作者:李近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2-21
选择字号:
一个波兰人在巴黎

 

■李近朱

【这一犹若燃烧着火焰的钢琴曲,虽只冠以“练习曲”之名,却被舒曼喻为“花丛中隐藏着的大炮”!】

19世纪初叶,欧洲有“音乐之都”维也纳,有“艺术之都”巴黎。两个都城吸引了世界各地艺术家以朝圣一般的虔诚,纷至沓来。

这时,一位波兰人来到了巴黎。他21岁,瘦弱清矍,多愁善感,风尘仆仆。去国之时,肖邦将一捧故乡的土揣在了怀中。

1831年,21岁的肖邦来到巴黎;1849年辞世,时年38岁。在巴黎以及法国等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整整18个年头,那是他一生的近半岁月。

肖邦奔赴巴黎,是要证明自己不输这里的任何音乐人,并能从这里走向世界。好莱坞电影《一曲难忘》中,有一个肖邦初到巴黎的细节。在遍访不遇的沮丧中,他到了一家琴行。琴上,有一卷乐谱,他坐下视奏了这个从未见过的作品。这惊动了隔壁的李斯特。他是名动欧陆的艺术大师,是巴黎举足轻重的音乐人物。他跑了过来,聆听了这位外乡人的弹奏。原来,这卷乐谱是李斯特刚刚竣笔的新作。一曲难忘,李斯特被肖邦高超的琴艺所震惊。作为享誉欧洲的“钢琴之王”李斯特,这位和他相差一岁的音乐家,成为他敬重的天才和友人。在李斯特的持助下,肖邦进入了19世纪浪漫主义盛行的巴黎艺术界。

这位“乡下”波兰来的年轻人,跻身于巴黎群星璀璨的文化星空之中。这位波兰人和雨果、巴尔扎克、拉马丁、海涅、德拉克洛瓦、李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贝里尼、罗西尼,甚至还有卡尔·马克思,成了艺术上的朋友。其中,还有一位影响了他的一生的重要人物,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

肖邦的许多传世的作品,如《革命练习曲》等,都是他在异乡所作。在巴黎,他写下愈益增厚的乐谱,为他带来了日益显赫的声誉。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肖邦在巴黎构筑了他音乐人生中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成就。

肖邦生涯中最凄美的爱情故事,也自巴黎始与终。女作家乔治·桑也像“一曲难忘”一样,对于肖邦也是一见钟情。他们既甜蜜又痛苦的由相识到相爱,直至爱恨交加的绝离。至今,人们对肖邦临终时乔治·桑的“缺席”颇有微词,其实,这“家务事”却难断是非。但,这毕竟是肖邦早亡的一个原因。

1849年,肖邦病重直至辞世,他在法国在巴黎走完自己一生。尊其遗嘱,他的心脏被运回波兰,葬在祖国土地上。肖邦颠沛一生,终在最后时刻回到母亲怀抱。他的遗体落葬在“第二故乡”巴黎拉雪兹公墓。

记得,在我到了巴黎的那一天,寻找肖邦之墓成为我的一个念想。在数百万计的墓地,肖邦何在?几乎踏遍拉雪兹,终在一隅见到一块鲜花簇拥的墓碑。碑体上,镌刻着肖邦的侧面肖像。在这里长眠,肖邦并不寂寞。墓地周遭还有凯鲁比尼、罗西尼、比才、艾涅斯库等人。

19世纪,肖邦的祖国波兰虽也有悠久的音乐传统,但大多囿于民间的诸如玛祖卡、波罗乃兹等音乐元素,尚未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在相对“落后”的情势下,爱国的肖邦带着乡愁,跑到了巴黎。当然,在去国18年中,肖邦时时心系祖国。当他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之后,愤激之情让他喷涌而出一阕传世经典《革命练习曲》。这一犹若燃烧着火焰的钢琴曲,虽只冠以“练习曲”之名,却被舒曼喻为“花丛中隐藏着的大炮”!

初到巴黎,肖邦虽已具非凡的音乐天赋,但艺术之都所蕴藏的丰厚艺术传统和当世繁盛景况,拓宽了这位音乐家的思维。

“走出去”,在潜移默化中,对于肖邦的艺术成就起到了推进和催动作用。因此,肖邦在巴黎就不仅仅是一个“移民”式的迁徙和流动,而是一个艺术的相融与互动。

《中国科学报》 (2018-12-21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