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田勘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2-21
选择字号:
大屠杀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张田勘

【由此也继发了一个一直存在的生物学的经典争论——生物在后天生活中遭受的经历、行为特征和性格是否可以遗传给后代。】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当天,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外,安排了多项悼念纪念活动。

不过,时至今日,还有人问“南京大屠杀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个话题放大之后也可以问,二战中的纳粹大屠杀(主要是针对犹太人,而且杀人手段没有日军残暴,主要是用毒气毒杀)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答案是,大屠杀不仅与每个人有关,而且会改变人类演化和生活方式。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大屠杀与每个人都有关的抽象和概括回答!

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既有做出最伟大事业的潜能,也有犯下最邪恶罪行的潜能,这是写出《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并因此感到绝望而自杀的张纯如感悟到南京大屠杀与我们所有人都有关系!

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的“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老人精神健康研究”表明,大屠杀之后80年,经历这场灾难的幸存者一直都会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困扰,这是科学的回答。

研究人员对54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老人和60名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研究。该研究分为行为学测量和脑影像扫描,所有参与者参加了行为学测量,其中30名幸存老人和40名对照的健康老人参与了磁共振扫描和大屠杀相关线索诱导刺激的任务。

结果表明,超过30%的幸存者仍保留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体现为较高的焦虑或抑郁情绪,睡眠较差,记忆力和智力有下降,生活质量低于同期老人。这意味着,尽管南京大屠杀过去80年,对幸存者造成的心理和身体伤害仍延绵不绝!

神经心理学一个早有的结论是,只要其经历、目睹或遭遇到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死亡威胁,或严重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将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如恐惧、焦虑、抑郁。现在,南京大学的研究再次证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存在和对中国人当下生活的影响。

这只是影响表现之一,更严重和持久的表现是,大屠杀的身心创伤,如恐惧等会融化在基因中,并传递给后代,由此也继发了一直存在的生物学的经典争论——生物在后天生活中遭受的经历、行为特征和性格是否可以遗传给后代。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创伤应激研究所主任、神经科学家雷切尔·耶胡达(Rachel Yehuda)主持一项名为“大屠杀幸存者子女”的研究。

耶胡达等人邀请80名在二战中遭遇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成年子女(父母中至少一名是幸存者),同时选择了在人口统计学上与这80人相似的15名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父母不是大屠杀幸存者)。结果表明,父亲曾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受试者更容易把恐惧和焦虑等情绪遗传给后代,证据之一是,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GR-1F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糖皮质激素即应激激素,被视为判断人和动物应对恐惧、抑郁等应激行为的标记,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说明生物个体出现恐惧或抑郁等精神应激。

现在,美国的研究结果能否推论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本人和其后代身上,要研究来回答。但这些研究是迄今为止,对大屠杀改变人类演化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解释。因此,从科学层面探讨大屠杀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是牢记历史和避免悲剧重演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深刻理解灾难才能产生阻止灾难的决心和动力。

《中国科学报》 (2018-12-21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