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1-20
选择字号:
共赴一场教育盛宴
——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侧记

 

教博会展会现场,讲解员在演示钻木取火教具。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11月的珠海,没有北方的凛冽寒风和满地枯叶,鲜花绿树掩映间,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人潮不断,由教育部、广东省政府、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协共同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此举行。

本届教博会以“共建共享教育创新成果,汇聚中国教育创新智慧,服务中国教育创新实践,发出中国教育创新声音,提供中国教育创新方案,影响世界教育创新趋势”为宗旨,以“落实立德树人,指向核心素养,强化互联网+,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设置五大展馆与热点展区,吸引近2万人注册参加。来自国内外从事或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人们汇聚一堂,碰撞思想的火花,感受教育的变革。

展教育创新成果

跟随人流,最先进入的就是位于会展中心一层5个相连的展馆。其中展出来自中国国内和全球近27个国家的1401项创新成果。

“哇,真的着火了。”在智能制造技术展区的一个展位前,参观者们发出了感叹。展位讲解员正在用其所在单位研发的课程教具,进行钻木取火的展示。

讲解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一教具是其配套课程《荒岛求生》中的道具,作为实验课程受到学校物理或科学教师的欢迎,它可以让学生们在课程中亲身体会如何在野外钻木取火,掌握一定的野外求生能力。

在该区域的展览中,诸如此类让学生动手制作的创新教育成果还有很多。从3D打印到机器人制作,从创客实验室到自然教育空间,无一不体现着新时代教育方式的巨大变革。

“这次展览中专门开设了制造技术与教育创新展区。当讲到教育技术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想到信息技术、网络,但是自从创客运动出现之后,诞生了一个新的概念——智造技术。”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在此次教博会的“智造技术与教育创新”分论坛上说。

他表示,智造技术不仅影响到大工业生产和制造业,同时也影响着教育,让其从创客运动逐步发展成如今的创客教育。

在展区中,一位教师就向记者展示了其学生在创客课程中用乐高和电路板制作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整体设计、制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在制作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而最终呈现的成果有时让我们教师都感到惊讶”。

承教育责任与担当

不同于智能制造技术展区的喧闹,隔壁的高校区内,国内几十所高校在静静展示其教育教学上的积累与沉淀,体现大学的责任与担当。

走近西南大学展位时,一名高高瘦瘦的男生迎了上来。“这些项目都是西南大学团队在基础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欢迎了解一下。”这位名叫罗士琰的西南大学教育测评之家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介绍道。

《义务教育第三方评估》《西藏教学改革支持活动》《苏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暨教材编写项目》……这些对于罗士琰来说都太过熟悉,很多项目中都有他参与调研的身影。

“参与到项目中后,我才明白了做研究的艰辛。比如《西藏教学改革支持活动》这一项目,忍受着缺氧和高原反应,团队成员一年内7次前往西藏进行调研;《苏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暨教材编写项目》中,所有教材的编写、翻译工作都由团队组织完成,着实花费了很多的精力。”罗士琰说。

但在他看来,研究固然艰辛,可最终取得的成果和得到的认可足以抚平一切,“看着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几十人,看着我们的项目真正帮助到了我国西藏的学校和苏丹的小学,我感到十分开心。希望团队能够将责任与担当传承下去,做得越来越好”。

在高校区内,除了展示活动,第四届教博会大学生(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也在进行,共有55个项目进入教博会比赛现场,与其他选手同场竞技,切磋交流。

建学生交流成长平台

“也许我的少年梦没有容闳那么伟大,但通过这次对容闳的研究,让我意识到,只要有了明确的人生定位,就会有实现的希望。”舞台上,一名学生在展示结束后,面对台下评委的问题,回答得从容不迫。

在高校区旁边展厅的一隅,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视听盛宴正在呈现,这是本届教博会特设的题为“Hi China!中华文化日”的 5C核心素养展示评选活动。

作为本届教博会唯一受邀学生项目,该活动共邀请到全国28所学校、51支队伍、300多名初高中生参与其中,用戏剧、纪录片、展板等多元创新形式共同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5C模型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P21)等机构,在2017年年底首次提出的。该模型强调教育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Cultural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素养(Creativity)、沟通与合作素养(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而其中,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应处于5C模型的核心位置。重视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培养,对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进一步阐释道。

同时,他还表示,无论是“Hi China!中华文化日”活动,还是第四届教博会大学生(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板块的诞生,是为了让教博会能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新平台。除了上述项目,本届教博会还有500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志愿者。三天半志愿服务时间可折算学分,过程中学生会有学习汇报。

“我是自愿报名成为教博会志愿者的。这样的大型会议能够让我学到很多,同时锻炼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不断成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心理学大二生左文馨笑道。

“我们真诚地希望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让教博会这个平台成为未来师范生和教师的成长课堂。”刘坚说。

《中国科学报》 (2018-11-20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