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马走进酒吧》的写作富于同情心、智慧和情商,这部极具吸引力的沉思录与那些塑造了我们生活的对立力量有关——幽默与伤感,失落与希望,残忍与同情,它展现了即使在最为黑暗的时刻,我们是如何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的。”
——日前,63岁的以色列著名作家大卫·格罗斯曼凭借小说《一匹马走进酒吧》斩获英语文学的最高奖项:2017年国际布克奖。在评价该作时,本届国际布克奖评委如是总结。格罗斯曼的作品包括小说、非虚构和儿童文学,迄今已被翻译成36种文字,屡获国际文学奖项,其中包括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德国书业和平奖和以色列的Emet奖。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之一。我国已出版他的《锯齿形的孩子》《一同奔跑的人》《到大地尽头》《证之于:爱》《我心深处的文法》《迷狂》《她的身体明白》等作品的中文版。本次获奖作品《一匹马走进酒吧》的简体中文版将由99读书人出版。该作以奇幻独特的叙述结构,通过主人公杜瓦雷在酒吧的一次夜场单口相声表演,讲述了一段交织个人、家庭、民族的悲喜剧。
“国产烂片和观众有关系,如果观众不去捧这个场,烂片就没有生存空间,制片人也就不去制作垃圾电影了。”
——在近日开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导演冯小刚针对当下电影“烂片大卖”的问题给予了直截了当的回答。他同时直言导演别把观众当上帝,而要把观众当成一个很不好对付的对手,“像尊重对手一样尊重观众,尊重观众的内心。尊重观众的感受和尊重观众兜里的钱是两回事”。
“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83岁的李敖今年2月被查出脑部患有肿瘤,医生说“最多能活3年”。近日他发出公开信,要做一档名为“再见李敖”的谈话节目,将在节目中与自己的家人、朋友、敌人见上一面,向他们逐一作最后的告别。这位在文化世界征战大半生的“斗士”,在切身承受肿瘤痛苦时,终于想要和自己、和他人、和这个世界做个和解。李敖将死还要录节目的消息一出,再引争议不断。不过,如此大张旗鼓地搞个仪式迎接死亡,真的很酷,真的很“李敖”。
“中国馆首先是国家文化上的体现。文化体现,是没有好或者坏这么简单判定的,应该是能比较真实地反映这个国家对文化的态度和现实情况。”
——上月,被誉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览之一的威尼斯双年展(以下简称“威双”)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大展。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位艺术家以各自的创作阐述本届双年展的主题“艺术万岁”。“威双”上的中国艺术家身影是从1993年开始出现的,这24年来,关于谁可以代表中国、究竟该以怎样的面貌亮相威尼斯等话题每次总能引发许多争议。今年争议的核心在于今年的参展艺术家汪天稳、姚惠芬这两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他们的皮影和苏绣作品以及“不息”主题下的展场。批评的观点是,将皮影和苏绣没有深入转化直接出现在“威双”展场不妥,使得中国馆看起来像“庙会”和“杂货铺”;肯定的观点中,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是认为中国馆的展览方案和作品呈现,是一次将传统符号和问题整合进今天的思考的实验。中立的观点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是知名策展人李振华以上的说法。
“我觉得这就是科技,包括电脑、屏幕、影像今天对人的影响。它是个双刃剑。我们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在电脑上,都懒得去跟别人进行交流,懒得看人一眼。甚至在同一个屋子里,大家还在用短信微信,都互不说话。这个表演表达了现代技术、人工智能往后发展跟人类的一个关系。”
——张艺谋如是解释他用iPad来做观念表演的寓意。6月16、17、18日晚,一场新颖的观念演出在北京举行全球首演。一向追求民族性创新的张艺谋,这次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科技相结合:长调和织机、陕西碗碗腔、泉州提线木偶、复州鼓乐班、呼麦、长调、京剧等,融合了新颖的iPad表演,现代美国先锋运动美术学家的云纱秀,还有来自德国的全球领先的激光表演,以及来自英国的世界级全息成像展现。该演出题为《对话·寓言2047》,“对话”意指将中国传统艺术与国际先进技术合二为一,形成一种意象上的“对话”。“2047”则寓意未来,探讨未来人与科技的关系。(周天整理)

iPad观念表演中,一张张脸走来走去,不交流,就像低头看手机一样。
《中国科学报》 (2017-06-23 第5版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