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2-23
选择字号:
正视冲突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基础

 

■倪思洁

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发生伤医事件,事后医院发布官方报告称“一年轻男子窜入我院外科楼11楼肝移植中心二病区,持刀将我院肝脏移植中心副主任孙倍成教授刺伤”。

这不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第一次出现“医闹”。去年2月18日,一名在该医院就诊的男性患者在输液室接受治疗时,突然拿出匕首劫持了一名护士。

鉴于“医闹”问题不断,去年8月,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1年的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该方案被媒体称为“最严方案”。

“最严方案”或许已经有效地减少了“医闹”冲突,但似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医闹”问题。要破解医患纠纷的难题,我们应当首先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去过医院的人或许都见过这样的情形:面对排得长长的患者队伍,医生难以给每一位患者充分的诊疗时间;而患者原本就处于信息交换的弱势地位,在基本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等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要么选择忍气吞声,要么与医生发生纠纷。

不难发现,医患关系中,所有人都是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满足,这无可厚非。但是总有一些人会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满足,在不考虑与对方交流或让步的情况下,直接诉诸暴力或软暴力,迫使他人放弃利益,以实现个人满足。

其实,冲突和矛盾的普遍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冲突不仅是对立,还包含着协调、交换意见、沟通、对话、建立和调整关系。因此,在医患问题中,我们无需惧怕冲突。正视冲突,才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基础。

首先,建立冲突的安全阀机制。医患关系协调机构应当具有第三方公益性质,而不应当由医院主持,如此一来,医患双方均可以个人形式提出申诉,宣泄和消除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怨恨。

其次,预防信任透支加剧冲突中的不平衡。医患关系中,患者在信息等资源占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医生要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尽职尽责,建立起患者对自己的信任,避免因违规操作造成患者利益受损。

再者,满足医患双方利益,推动冲突向平衡发展。当下医患冲突的症结在于医患双方的利益诉求均未得到满足,双方角力并不平衡。因此,应当加大力度推动医改工作的落实,增加社会医疗资源,平衡各地区医疗资源分配,让医生从容,患者满意。

《中国科学报》 (2017-02-2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