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喜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1
选择字号:
职场小说的职能





 

由胡歌主演的、号称是国内首部“猎头题材”电视剧《猎场》正在上演,与热闹的前期宣传相比,是人们期待两年后的失望。

没有高收视率,且口碑不佳。人们对这部剧的失望,不仅仅是剧情,还从行业角度来看,被专业人士批“不专业”。

“国内的职场剧往往拍不好,闭门造车,容易变空中楼阁,虚假得很。”有网友如此评价。

国内行业剧或者说职场剧不尽如人意,问题之一是不够真实,真实对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畅销书作家、行业小说之王、加拿大作家阿瑟·黑利,其小说《最后诊断》《大饭店》《航空港》《汽车城》《烈药》等,每一部都是通过讲述某一个行业内部的故事,来展示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某一个片段画面。

阿瑟·黑利在写每一个行业前,都会作大量的调查,其真实的程度令读者读每一部小说就能了解一个行业,《大饭店》甚至成了旅馆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教科书”。而他的代表作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同样大受好评,风靡全世界。

而国内的职场小说在表达真实细节和提供职场经验上也颇为出色,受到了读者喜爱,如当当网图书分类中有职场小说。

今年是国内职场小说开山鼻祖《杜拉拉升职记》出版10年。这部小说当年的火爆至今让人记忆犹新,长期高踞各个排行榜;第一部之后,接着又出版了三部;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以及话剧;2010年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作者李可荣登作家富豪榜第7位。

杜拉拉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位职场新人如何通过努力成为干练的高管,同时还得到完美的爱情。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却胜过一本实用的职场手册。“别不清楚谁是老大”“‘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使别人愿意教你,是你自己的责任”,还有诸如,“可能你干了很多活上司却不待见你,没准你有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下属,也许你的平级争风吃醋不怀好意,或者你的客户拽得像二五八万——你要很好地完成任务,就要设法摆平他们”等等。

作者李可本人在外企工作多年,她说自己写作“杜拉拉”的本意是,“提供实际、可运用的常识、知识与经验,供职场中人参考,至少引起其有益的思考,包括职业规划、理财和个人生活经营”。

小说中的实战经验使其成为“中国白领必读的职场修炼小说”,对许多人来说,杜拉拉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

在杜拉拉之后,又有不少“职场新人”出炉。

《浮沉》中的乔莉,《杨小羊求职记》中的杨小羊,《牛小米外企打拼记》中的牛小米,《米娅,快跑》中的米娅,《第二份工作》中的翠贝卡,《职场小虾变身记》中的菜小虾,等等,这些小说不仅有职场故事、商战故事,有主人公如何在职场变身,还用他们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般把职场规则演绎出来。

如米娅,在一家世界500强外企工作。经历了6个老板,在和不同老板的既斗争也合作的过程中,逐渐从一个职场新人,成为一个心有城府的职业女性。

如没有文凭的牛小米,用8年时间成为东莞TTK公司的一名白领。

如仓促间跳槽的翠贝卡,在经历披荆斩棘、失意的受挫后步步精进。

相比于《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定位》这类书籍,职场小说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不再是一条条规则和理论,而是如同“真实”的案例教学,如:找工作的技巧;没有学历,如何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摆平工作刁钻的“海归派”等,如同职场行走指南。

和李可一样,这些小说的作者多半正在或者曾在大公司工作过,许多情节就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当然,他们也特意在小说中传达工作技巧、成功法则与职场智慧。

因此,对职场小说来说,其“职能”不仅是让人读到有意思的故事,还要让人有体会有收获。(喜平)

《中国科学报》 (2017-12-01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