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017年,全国经济回暖,煤炭消费量有所增加,电力和工业部门的煤耗上升为今年的煤控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成为今年我国煤控工作的重心。11月30日,第四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大会以“砥砺前行,保卫蓝天”为主题,由中国节能协会和“中国煤控项目”课题组共同主办。超过350位来自中央和各地政府部门、驻华机构的代表与能源环境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共议煤炭产业升级、能源转型大计。
有信心达到“大气十条”的目标
“从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条件看,房地产等终端需求和钢铁、煤炭等重要工业品相继出现了历史需求峰值,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产能过剩和产品库存过多等问题突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指出,“土地等资源价格上升,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不能再走以牺牲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未来要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刘世锦表示,绿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环保,而是一场全方位的带动了消费方式、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生活方式和创新方式的重大变革,带来了新的消费升级动能、经济增长动能和创新发展动能。“绿色发展改变了成本收益核算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绿色发展不是昂贵的、高成本的,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它应当也完全可以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是具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
今年是“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直言,“环保上,中国有自信。”他表示,我国现在面临的污染源体系是全世界最复杂的污染源体系,“可能最先进的生产体系在中国找得到,最落后的生产工艺也没有全淘汰,在这样一个技术频谱最宽的工业体系中,我们面临的污染源治理在全世界来讲也是最复杂的。我们走了一条跟国际上不完全相同的道路,是我国科研人员与国际经验相结合走出的一条路。这条路是新的,也是非常见效的。2017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相信我国的雾霾肯定能治理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控煤”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设定了与煤炭消费总量有关的约束性指标,提出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煤电机组供电煤耗达到31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这对推动能源转型、治理空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然而,2017年前三季度,煤炭消费量并没有负增长,工业部门的用煤量比去年提高了1.6%,这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警惕。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落实工业部门的煤控和污染物减排工作是落实“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他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使煤炭消费继续保持在下降通道中,争取将部门煤控经验与地方试点相结合,实现2020年比2015年减少煤炭消费42亿吨的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绝对脱钩”。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表示,通过稳步推进需求侧管理可以提升煤电的能效电量。他阐释了一组数据,“假设从2017年起,通过各种手段实现150亿千瓦时的能效节能电量,并逐年增加50亿千瓦时,争取到2020年可实现900亿千瓦时累计节电量;如果弃风弃光如期改善,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预计2020年全国弃风率有望控制在5%以内,相应地,风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达到2000小时;如能以经济调度替代‘三公’(公开、公平、公正)调度,可以实现供电煤耗额外下降2克/千瓦时。上述3条措施合计在2020年可实现0.56亿吨标准煤节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