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9-6
选择字号:
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介绍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

■郑金武

9月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隋振江介绍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依托“三城” 砥砺创新

隋振江介绍,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是北京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北京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聚焦突破重大前沿基础研究难题,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措施等四项要求。《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下一步创新驱动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首都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大机遇。

李萌介绍,《方案》提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分三步走。按照《方案》的部署,北京将充分利用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础雄厚的创新优势,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建设“三大科技城”,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依托“三城”进一步打造原始创新、前沿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高地。

隋振江表示,当前,为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北京市将举行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对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部署,并发布相关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北京市政府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将全国科技创新建设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四个“高地”

隋振江介绍,《方案》中,明确了总体任务,可以概括为建设四个“高地”。

一是构建原始创新高地。北京市将大力推动央地资源融合创新发展,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等“三大科学城”。其中,中关村科学城由于地处中关村,大专院校和科研所、科技企业聚集度非常高,要聚焦全国高端创新要素,实现基础前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怀柔科学城将通过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极端条件实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等一大批大科学装置集群和交叉前沿研究平台,通过这些大设施的建设,搭建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的创新平台,将成为未来中国的一个新型的科学城。目前,怀柔科学城正在规划、建设,北京要在怀柔科学城基础上申请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未来科技城位于昌平区,经过多年建设,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在京央企的研发机构,要依托未来科技城,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增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区。

二是构建前沿技术创新高地。北京将深入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航空航天、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为重点,建设一批对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施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化制造、生物医药、先导与优势材料等12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瓶颈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同时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力促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

三是构建协同创新高地。北京市将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四个能力”的建设,推进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一是强化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抓紧和津冀两地形成创新方面的互动。二是要强化京津冀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协同创新园区链,强化企业协同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重大产业和创新项目布局,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跨区域资质互认。三是强化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能力。四是强化区域创新激励政策融通共享。京津冀作为唯一的跨省级行政区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确定要实施18项改革措施,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落细。

四是构建制度创新高地。北京市将聚焦市场准入、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发展、创新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实施好北京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47项改革举措,着力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强化中关村示范区作用

隋振江介绍,中关村国家创新自主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的国家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中关村的先行先试,特别是“1+6”、新四条这些政策,已经在全国其他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实施。依托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我们一个必然的选择,这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互为支撑,应该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包含着中关村示范区建设。

隋振江表示,《方案》要求在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要打造中关村的升级版。例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建设,进一步改革服务环境等。

在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团队、企业的孵化方面,中关村将打造升级版,由1.0版、2.0版升级到3.0版。1.0版就是过去建园区给房子给地,然后给一些基础的公共服务。2.0版就是建孵化器,给房子、给地,代办一些跟企业设立相关的手续。3.0版就是构建专业化的、深度整合的创新服务和孵化平台,包括一批聚焦专业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优选一批科技转化的成果和团队、人才,并配套相应的资金,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的跟进。这种精准孵化、专业孵化将成为中关村“升级版”的平台。

中关村的“双创”工作,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标志,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由播火种到牵动全国各地形成“双创”热潮,并进一步向深度发展。隋振江表示,中关村的“双创”工作正在走向专业化、技术集成化、服务配套能力提升,不断学习成熟。中关村在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引领下,还有取得更大发展的空间,将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相关阅读

李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

9月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李萌在会上介绍说,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是新常态下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和增长极,带动全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6日视察北京时指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为实现“双中高”提供重要支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两大国家战略,支持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部、发改委和北京市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9月1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这个方案。

李萌介绍说,在这个《方案》中,对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定位,就是要使北京成为全国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据悉,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17年,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到2020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强化,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30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更加优化,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新引擎,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的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李萌介绍,《方案》对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五方面的任务。一是强化原始创新,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包括统筹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建设,超前部署基础前沿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施技术创新跨越工程,夯实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全民共享。三是推进协同创新,培育世界级创新型城市群,包括优化首都科技创新的布局,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引领全国创新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创新,构筑开放创新高地,包括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构筑全球互动的技术转移网络,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五是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包括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国际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加强央地创新合作。

李萌表示,这次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方案》突出了几个特点:一是突出原始创新,提升基础研究的能力和溢出效益。二是突出协同创新。三是突出人才队伍建设。四是突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一体化部署。

针对“国家层面如何支持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记者提问,李萌回答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是北京一家的事,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落地的一个重要抓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科技部和北京市在制定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注重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郑金武)

《中国科学报》 (2016-09-06 第8版 首都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