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林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8
选择字号:
对社交媒体上瘾是麻痹自我的体现

 

在澳大利亚,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社交网站上瘾,这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今年发布的一份尼尔森报告显示,60%的澳大利亚人拥有“脸谱”账户,澳大利亚人平均每天花费在“脸谱”上的时间为1.7小时,并且一天内查看“脸谱”的次数平均在14次左右。而且,社交网站“脸谱”或者“推特”等网站一旦瘫痪几分钟,人们就会开始焦躁不安。

对于人们对社交网站上瘾的情况,有专家认为,沉迷于社交媒体会使人们开始“暗中较量”,害怕自己错过别人的生活,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别人的生活都光鲜亮丽。来自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的研究团队发现,对社交媒体上瘾与其他原因造成的上瘾状态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这份名为《心理报告:残疾与创伤》中,研究者称,“脸谱”上瘾者的大脑与吸毒者或赌徒上瘾时的大脑模式相同。在社交媒体上得到的认可,比如在“脸谱”首页有很多人“点赞”,会使得大脑释放多巴胺。在吸毒者吸毒和赌徒赌博时候,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对社交媒体上瘾这种情况就是一种麻痹自我的体现,社交媒体满足了自我意识。突发新闻、育儿信息、朋友活动、工作购物等,组成了社交媒体这一封闭的数字生态系统。”心理专家米歇尔·牛顿解释说。

同时,对事物上瘾都会存在“黑暗面”。这种“黑暗面”是指如果人们没能得到足够多的多巴胺,就会导致心情抑郁。比如,有些人在社交网站上发表的照片没有得到自己预期的反响时,就会表现出失落和郁闷。

这种“黑暗面”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大。“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取消关注可以导致自杀。”牛顿表示,“青少年大脑正在快速发展,社交媒体上瘾给他们带来的坏处不仅仅是害怕,有时也会给青少年的成长期和自尊感带来危险。”

专家建议,如果成年人或者孩子已经陷入了这种境况,要积极寻求方式改变。首先,在上班或上学之前不要浏览社交媒体;其次,在房间中设置设备放置区,在固定的地方使用或充电;最后,在睡前不要浏览社交媒体,因为这种习惯会拖延你的睡觉时间。

栏目主持:艾林

《中国科学报》 (2016-07-08 第5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中老年脉冲星的“尾巴”不一般 王齐华:怀国之大者,守润滑初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