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理查德·弗朗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5-19
选择字号:
研究领域同样需要工程师

 

■理查德·弗朗斯

发明家詹姆斯·戴森爵士曾经说过:“工程师是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居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21世纪的挑战提供实际解决方案的一群人。而我们需要更多的工程师。”

对于这一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英国皇家工程院曾经对工程人才进行过分析,结果显示,到2020年,为应对业界的需求,英国大约需要100万名新鲜工程师。雇主、政府、教育部门以及职业团体正在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法。由此,英国到处都是学校与雇主联谊会、实习等活动与项目。而当大学努力填补与工业界的鸿沟时,也就产生了一个风险,那就是大学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我们要怎样激励我们最优秀、最有前途的工程领域毕业生成为未来的学者?

这是英国皇家工程院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份报告显示,在2012年,只有3.2%的英国工学毕业生在专业领域选择了继续学习和研究。这一比例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些意外,但学者们对此却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我们知道这正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我知道有这样一位毕业生,他有着成为一名出色研究人员的潜质,但当他被询问是否有兴趣继续读博时,他却说自己已经在业界拿到了offer,而他也认为直接工作是一个比读博更好的选择。

在此,我并不是在争论未来业界需要优秀的工程师这一事实的,但我们也知道,世界一流的研究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方面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样的研究在英国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吸引学生作研究了呢?

在我看来,这中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工程领域的毕业生对于业界的职业发展、工作经验以及机会等,都能够获取到大量的信息,进而使他们充分了解这一职业。但如果他们不决定从事研究工作的话,他们却很少能得到在科研领域有所尝试的机会。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第一次置身于科研环境的机会,就是他们在做毕业设计时。而这显然已经有些晚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机会让在校生多多体验科研。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和调查为基础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接触学术方法的训练,而这些可以在本科生课程中较早地应用与安排。同样的,在校生也应当更早地与工程学的教授们交流,以了解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这都可以让读工程的学生慢慢地了解什么是研究。

如今,工作实习已经成为学生获得工程学学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对此感到很骄傲,但是他们应当同样考虑为学生提供研究性的实习机会。

2014年,我们推出了一个名叫“谢菲尔德大学工程学领导力学会”的组织。这一组织可以给予本科生一个机会,使他们在入学早期就可以接触到科研。我们每年提供多达10个研究奖学金,学生们需要完成为期10周的实习,实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3D打印、核废料、碳纤维材料等领域。通过这样的训练,无论未来是在学界还是去业界工作,他们都可以获得转化利用的技能。

在理想的世界中,工作与科研这两种选择不应当是互斥的关系。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工程学博士以后也可以进入业界,反之亦然。英国工程界应对未来挑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培养一部分既懂研究,也有业界经验的工程师。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从事研究实际上最终会对业界有积极作用。

但是,要让更多聪明的年轻人留在学界,这需要高等教育体系作一点改变。如果我们要在大学和业界都有最好的工程师,大学需要开始告诉学生,作研究也是通往工程师职业领域重要的第一步。

(作者供职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韩琨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16-05-19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橡胶树育种路上的“石头”能数清了 人类胚胎着床过程的力学机制首次揭示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