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3月16日,今年两会报道的最后一天。
思前想后,记者还是决定把这篇收官的手记留给新闻人。这些文字绝非两会记者的全景记录,但即便管中窥豹,仍可略见一斑。
“中间有一位女士老举着‘农民’两个字,让我这个当过农民的人确实感到于心不忍,我们是很重视农民的。”在记者见面会的尾声,李克强总理直接把最后一个提问机会给了《农民日报》的一位女记者。
其实,新闻人的拼不只是在记者会上。两会日常采访中,很多记者每天都要背着几十斤的负重奔走各处,拒绝、冷眼、驱逐,甚至激烈的言语对抗,早已成为新闻人的家常便饭,而这背后还有巨大的截稿压力,和苦苦等稿的夜班编辑。
上会之前,不止一次听到这样一句话:两会是新闻记者的战场,同行是冤家。但今年两会给我留下的感受却有些颠覆——两会的确是战场,但同行却是战友。
为了方便交流,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专门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在这个临时组织中,每天都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信息:求组队采访的、求联系方式的、分享采访经历的、上传搞笑段子的、发布失物招领的、有吐槽不公遭遇的……
十几天下来,这里已经成为了记者们的“有求必应屋”。心情不爽的时候,发两句牢骚,有人安慰;遇到不公的时候,会有人声援。用群里一位记者的话说,大家是在抱团取暖。也许,只有新闻人才真的懂新闻人吧。
传播的每一句话都来之不易,新闻之力的背后是新闻人的坚守。
两会,再见。新闻,依旧。
《中国科学报》 (2016-03-17 第4版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