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敖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2-5
选择字号:
你知道摩合罗的故事吗

 

■敖堃

摩合罗是什么?是宋元时代民间男孩女孩都玩的一种玩具,又称“摩诃罗”“摩喝乐”。如果用现代汉语阐述,那就是——泥娃娃:婴孩形玩具。这个泥娃娃,有点像现在孩子们玩的芭比娃娃,来自国外,是可爱的化身。

摩合罗之名来自印度,其实就是佛祖出家前所生的独生子——罗睺罗的梵语对音。佛祖于成道第六年(前526年)应父亲净饭王之请,从摩竭陀国回到故乡迦毗罗省亲,罗睺罗见到生父非常欢喜,经常跟在佛的身后来来去去。佛想到未来迦毗罗国的王位,一定由王孙罗睺罗来继承,幼童做万民之主,非国家之福。佛就叫舍利弗收他出家,做僧团中最初的沙弥。叫目犍连为他剃头,舍利弗为说沙弥十戒,是僧团中沙弥之始,罗睺罗最后成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而小和尚罗睺罗的造像,逐渐演变成手持七宝、装饰华美的泥娃娃摩合罗。

这种泥娃娃以出产于苏州的最为精巧,陈元靓《岁时广记》卷26说:“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宋代的泥娃娃传到今天的还有不少,塑造得大都端庄秀丽,细腻入微。形制有大有小,身施彩绘,以表现穿男女各式服装之态。这种泥娃娃既是孩童的玩具,也受到青年人的喜爱,而皇宫中也有收藏和制作,是认为摩合罗有祈福的效用。

宋代很重视七夕节,而摩合罗这一个小小的来自异域的泥偶,居然令宋代上到天子王公,下到市民士庶,不分妇孺老幼、士农工商,皆颠倒痴迷,趋之若狂的地步,在汴梁、杭州的乞巧筵上登堂入席,成了宋代七夕风俗的主角。小孩子也穿上鲜亮的衣服,手持新荷叶,扮作摩合罗的样子,在市坊嬉戏。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描写宋代汴梁七夕盛况:“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効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到了南宋,七夕节时供奉的摩合罗更加豪奢。《武林旧事》记载,杭州城的磨喝乐较之汴梁城的磨喝乐,已是身价倍增,从原先贵家士庶追陪趋迎的节物,成为京府贵臣供奉宫廷的贡品,而磨喝乐其物,也不复原来的泥胎凡骨,或以象牙镂刻,或以佛手香木精雕,甚至以黄金铸造。其装饰也与北宋时期的不可同日而语,周身缀彩镂金之外,还穿戴着用珍珠翡翠制作的衣冠、带着用金线编织的钗镯,佩有珍珠串成的项链,手中持有用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雕琢而成的精巧玩具,甚至连头发都是七宝所成,其体量也不再是高不盈尺的小孩儿了,大者甚至有三尺之高,真可谓穷奢极妍,无所不用其极了。

宋代为什么让摩合罗成为七夕节日的主角?因为在宋人眼里,摩合罗为祈求子嗣的祥物。这一认识从唐代就有,薛能《三体诗语》引《唐岁时记事》:“七夕,俗以蜡作婴儿形,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宜子之祥,谓之化生,本出西域,谓之摩睺罗。”这个泥做的小娃娃,竟承担起了辅助人类生殖繁衍的功能。

以泥娃娃求子的方式,甚至一直衍生到现代。民间有“拴娃娃”的习俗。其中天津有个供奉妈祖的著名道观天后宫,道士们准备了大量的摩合罗,一个个活泼俊俏,神态各异。家中没有子女的妇女在许愿供奉之后,来到“娃娃山”,相中哪个小摩合罗,就用一根红绒绳系在脖颈上,偷偷带回家中,据说能使家中人丁兴旺。

《中国科学报》 (2016-02-05 第8版 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