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近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2-5
选择字号:
交响音符中的历史景深

 

■李近朱

【“景”,为中国抗战和世界二战题旨;“深”,是抵达一个民族“国破山河在”的国殇悲壮,勾连全人类对于和平与自由理想的世纪求索。】

2015,年轮上最深的刻迹是抗战和二战胜利70周年。2015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一部《第五交响曲》世界首演,登场上海。音乐史上,“第五”名作迭出,贝多芬、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皆有传世“第五”。“90后”中国作曲家龚天鹏的“第五”,以抗战与二战为主旨,让人们从100分钟绵密的音符中,走进历史的景深。

这部《第五交响曲》没有标题,10个乐段冲决了从海顿沿袭几百年的交响曲“秩序”。“序曲”开篇;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件乐器的奏鸣曲、协奏曲居中;男女声独唱、大合唱为“终曲”。“序曲”奏出抗战老歌音调,从“松花江上”到“二小放牛郎”,从“毕业歌”到“游击队歌”,点出作品主旨。声乐之“终曲”,歌词新咏,道出了历史的记忆与思考。中间六段奏鸣与协奏,则以“纯音乐”技巧宽厚的专业演绎,抒发了民族的和人类的坚拔不挠的正义精神。

面对这段惨烈历史,多种表述方式往往囿于框定域界和宣示口径,或时序性讲述,或宏大性叙说,时有乏新可陈之虞。走出这段历史传统视角的羁绊,抛开这段历史已形成的惯性包袱,从民族的与人类的大视野,回望和思考这场反人类战争;从历史的与文化的也是传统的角度,参悟战争中人的精神境界。《第五交响曲》这部无标题音乐,烙印在人们心灵和情感上的迹痕,就是以升华性的乐音表达了一个阔远的历史景深。“景”,为中国抗战和世界二战题旨;“深”,是抵达一个民族“国破山河在”的国殇悲壮,勾连全人类对于和平与自由理想的世纪求索。

聆六组器乐的奏鸣与协奏,慢的吟诉,快的喷张,技巧之外盈溢着硝烟中一个民族以及全人类的精气神。音乐没有具象释解平型关或台儿庄,诺曼底或柏林城破,音乐自身的交响,化为强烈冲突和力度,迸出无形力量,那是民族的和人类的正义伟力。

聆人声歌唱,浸透民族血脉渊源的辞语,从唐诗“烽火连三月”的深重传统,到贝多芬“欢乐颂”般的世纪歌咏——“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的新世界即将奔来,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第五交响曲》音符中的战争胜利,是无别民族无划地域无分党派的全人类的神圣凯旋!

音乐拙于描绘与刻画,其特征和优势是个体情感的抒发。面对历史,拯救人类拯救世界的最伟大担当,是一种宏大的精神境界。通过作曲家自身情感的涌流,唤起普世共鸣,这才是音乐的本质本真。

在这座交响纪念碑的筑造中,留有艺术的偌大空间。交响曲向有规则规定规矩,尽管从贝多芬到马勒到肖斯塔科维奇等,皆有横空出世的突破;但交响曲的创作和聆听总要在一定轨道上行进。这部“第五”的交响构筑却极为新颖。未冠“乐章”,只三大段落,“序曲”点题,“终曲”升华,中间则以西方古典音乐曲式谱写了奏鸣和协奏。如此结构,在传统交响曲中未见先例。通聆“第五”,虽“其形有异”首当其冲,却还可听出“异而有同”与“同而有新”。

“异而有同”,指全曲虽创新另类异样结构,却始终以中西方音乐传统为基础。国乐竹笛的配器色彩,古典诗词的直接引用以及新创辞章的传统韵味;西乐的曲式结构以及依据内容需要援引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死亡动机”,终曲引奏巴赫圣咏;这是此曲与音乐传统河流的“同脉”与“通源”,可谓中外音韵化融,古今风采谐聚。

“同而有新”,指全曲“同”而不迂,全曲新风大气不减。有化古今用和融外中用之新意。作曲家强化音乐的国际语境和践行音乐本真,以个性慨叹,人情抒怀而扩展出宏大视野,去概念化与图谱化。于是,交响曲的民族风骨,国际视角,时代色彩,皆印下“新”迹。

龚天鹏的《第五交响曲》祭奠70年前那场人类劫难,音乐中升华了历史景深,表明他作为一个在海内外有过专业音乐学养的年轻作曲家,是以全新视野看待抗战和二战,是以21世纪新人理解交响曲新概念。这是没有背负历史因袭观念直接步入国际交响轨道的创新一笔,是以西方古典音乐形式原创的新世纪“90后”的“中国制造”。在我们心里,永远永远……

《中国科学报》 (2016-02-05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