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小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3
选择字号:
波士顿回忆

 

本版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潘小松

【当地原住民喜欢展示生活场景,以为骄傲,也是炫耀品位。】

二十五年前我在波士顿住了一年。

波士顿的样子跟美国其他城市不同,欧洲味道更浓一些。低矮的红砖楼,古色古香的各种教堂。长条公园,邮政绿的老地铁(1870年始)。我门前的这一段还在地上。冬天下雪的时候,摇晃的列车就是一道风景了。

我的红砖房子阳光的一面就是长条公园,绵延数公里北到三百年前的老城,是波士顿地标绿地,当地人叫它Boston Commons。春暖花开的时候,可以沿绿地散步,买蜂蜜烤花生吃,喝鲜榨柠檬汁。秋天的时候,沿着金黄的银杏树和红色的枫树看人家阳台窗户里的家居装点。或者油画,或者活色生香,当地原住民喜欢展示生活场景,以为骄傲,也是炫耀品位。

我们当然属于穷的佃户。佃户也就弄把椅子在门口凉台,弄杯啤酒聊天。聊天的对象当然也只有同是穷的佃户。比如韩战越战退伍的老兵。老兵的房租照例是不能涨的,老兵的工资也照例难得一涨。

艾尔的大名叫艾伦·胡珀,是越战退伍老兵。在波士顿大学体育中心干些修修补补的活儿,每小时11美元。每天下班烂醉如泥。早上起来则梳洗异常整洁。走路安静。住一间小屋。屋里最多的是脏袜子。

艾尔偶尔议论议论越共,这是他对政治唯一的感知,以自己为美国白人自豪。时常指着胳膊上的毛茸茸皮肤说:“我是白人,你是有色人。”

螺丝刀、饼铛之类我总是上他那里借,一借不还。艾尔也来我屋里聊天,时常怀疑我是政府派来的:“小心他们shoot you。”

来年秋天,我把30本《美国大百科》(1960版)送给了艾尔,只身往机场回国。7年后,我再次来到波士顿。去灯塔街看他,那套百科全书仍放在门后,尘封未动。

沿着灯塔街往下走去,有个Boston Bookannex旧书店。没事的时候,我常去那儿转转。认识了店员林齐。林齐是荷兰裔小伙子,一天到晚做梦出海打鱼。时在麻州大学半工半读。

这家旧书店因为沿街,吸引了不少路人。这就有点电影般过客故事了。林齐会议论这个,品评那个,时或现场演一出《爱在黎明破晓时》。等我再去,就跟我吹牛希腊妞如何如何。

再往铁路下行快到布兰戴斯大学那一站,也有个旧书店。我也常去。那个老店主抱怨经济萧条,没有生意,给我印象很深。我在布兰戴斯大学图书义卖处买到过牛皮装《朗费罗诗集》。那几个老太太下午吃软曲奇自家烘烤的饼干,这个场景影响我到现在,我去星巴克喝咖啡,必点软曲奇。

天气好的时候,沿着Boston Commons一路上行到昆西市场买便宜水果。间或来一牙刚出锅的pizza,来一盘生牡蛎,那叫异国情调。比旧金山的渔人码头有味道得多。

阴雨天就去Newbury Street感受法国街边餐厅的浪漫,去雨果书店。雨果书店的气势像有钱人家的书房,只是书的花样很有万类杂志店的五彩斑斓。

爱伦·坡的出生地帕克街附近有Brattle Bookshop,那里买书最便宜,所谓dollar table于此可见。场景也很古典,像上个世纪的伦敦街角。这家店主承袭三代。年轻的店主化学专业出生,子承父业;雇佣着精明的店员。男店员女店员都精。当地报纸说他家厕所都是善本书包围起来的。客人如厕可以见识版本。他爷爷有一次心血来潮,赶着马车满城散书,惊动市民,称为豪举。

波士顿就是由这样的故事构成的。

隔查尔斯河北望是著名的MIT和哈佛大学。西北车行一小时是爱默生和梭罗的康科德小镇;东北行则是霍桑的港口小镇,《红字》的故乡塞勒姆。三百年前中国瓷器和茶叶从这里流入奢华人家。这小城阴沉而有鬼气;加上出了个名作家霍桑,因此难忘。

《中国科学报》 (2015-07-03 第11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