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3
选择字号:
天上的鸟与地上的人

 

■本报记者 张文静

《鸟人鸟事》,陈晓东等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当你不经意间抬起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发现飞鸟的影踪。它们或成群结队,或两两相依,它们可能在自由翱翔,也可能在鸣叫嬉戏。它们是什么鸟?它们是雄还是雌?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稍有些观鸟经验的人也许都能回答上来。但是,它们之间如何沟通?它们在玩耍时如何表达对彼此的感情?它们在你远远盯着它们的时候是否感受到了人类的一点爱意?却很少有人去问、去想、去观察。

在武警某部原总工程师陈晓东看来,这些不易察觉的“鸟事”恰恰是尤为珍贵的。在《鸟人鸟事》一书中,他就用照片和文字讲述了13个亲眼看到的鸟类故事,这里面有鸟类的家庭生活、喜怒哀乐,也有它们对付天敌、营救同伴、保护雏鸟等惊心动魄的场景。这其中,让陈晓东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两年前不经意间拍摄到的一段鸟儿之间的“生死离别情”。

“2013年的一个早晨,我正在颐和园拍鸟,有一个小黑点迅速闪入我的镜头。”陈晓东向记者回忆说,“我锁定焦距后,才发现那是一只落水的小黑喜鹊。看到这一幕我心急如焚,但因为距离太远我又赶不过去。就在我正着急的时候,我突然看到另一只小黑喜鹊,非常危险地蹬在垂直坡上的一个小缝隙里,呼叫它的同伴,并几次试图用身体和嘴将同伴救出水面,可惜都没能如愿。此时,旁边的凤头鸊鹈也急忙赶来,试图用自己的身体托举小黑喜鹊,可也都没能成功。整个过程不过短短两三分钟,落水的小黑喜鹊翅膀渐渐放下,直至漂浮在水面上。”

看完这一幕,陈晓东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鸟儿竭力向上飞腾和不顾危险救助伙伴的画面在他脑海中一次次回放,让他唏嘘不已。“在我拍鸟的过程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母子之情,也有伴侣之情,都非常感人。”陈晓东说,“其实,鸟类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情世界,只是缺少观察它们的眼睛。一旦你看到它们的故事,就更会产生保护和怜惜之情,这也是我把这些故事写出来的原因。”

除了“鸟事”之外,陈晓东还花费了很大的篇幅来写“鸟人”,书中讲述了10位爱鸟、拍鸟和护鸟之人的故事。这些“鸟人”的职业和经历各不相同,他们有人是公务员,有人是大学生,还有人是医生或企业家,但同样的是对鸟儿的执着眷恋和对生态保护的不变初衷。

“他们的理念、认真和坚持深深打动了我。在如此多变的今天,他们却能为了抓住一切让鸟儿生存的机会而不懈努力着。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既丰富了知识,也结下了友谊。我们志同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这条路上一起努力,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陈晓东说,“一个人的能力和作用总是有限,把这些‘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就是要让人们知道,还有这么多人正在做着护鸟的事,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关注鸟、保护鸟的工作中来。”

自从2006年因为看到一篇关于天鹅被投放毒药的报道而开始拍鸟后,陈晓东就踏上了护鸟的道路。从三年前出版的《天鹅之痛》,到如今的《鸟人鸟事》,陈晓东拍鸟,但更注重挖掘鸟类背后或悲伤或快乐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鸟儿的感情世界,也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当下值得做的事情非常多,但我还是执着地选择了生态保护这条路。当初踏上这条路时,我便知道任重而道远。同时,我也明白,要想真正做到生态保护,民众的广泛参与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希望能通过护鸟团队的事迹和鸟儿之间发生的故事,去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参与到这支队伍当中,共同学习、努力和进步,探索出一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陈晓东说道。

《中国科学报》 (2015-07-03 第10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