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德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3
选择字号:
科学殿堂的人和事

 

■卢德馨

《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卢昌海著,清华大学2014年4月出版

读过卢昌海的几本科普著作,很受启发。见到其科学史合集《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自然很有兴趣一读。因为难能有机会读到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文章,合集提供了宝贵的阅读机会。虽然所集文章的发表时间有一点跨度,相比涉及到的科学历史而言,于我仍然都是新鲜的。

一看到书名,首先想到的是193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名言:“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使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然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大师们”毕竟只是“高不可及”的抽象。对于有着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士来说,对爱因斯坦、玻尔、泡利等顶级物理学家以及希尔伯特、黎曼等顶级数学家的了解,往往也只是停留在教科书层面。例如关于玻尔的历史地位、老量子论以及相关原理的评论,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的争议,很难给出比较靠谱的说法。关于爱因斯坦妻子的“秘密贡献”的传闻也只能够人云亦云而已。希尔伯特第十问题和黎曼猜想则更是专业到无法擦边的地步。

《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一书则提供机会让普通读者可以约略地了解大师们的贡献,领略大师们的奉献与牺牲,“让世人看到了科学的伟大人文力量”。而书中披露的诸如泡利效应趣闻,玻尔在错误中的挣扎,爱因斯坦的评论“在黑暗中探寻真理的那些能够体味却难以描绘的年月,那些强烈的渴望和在信心和疑虑之间的反复徘徊,直至突破后的明晰和领悟都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知晓”是不是也拉近了大师们和普通人的距离?

卢昌海在书中以其学术功底和修为对科学史所涉及的学术内涵给出了适当的描述,对事件的历史影响给了公允的、中肯的评论。还以其严谨的作风提供了相关的文献。这些对于比较专业的人士来说也颇有教益。特别在玻尔对应原理、互补原理部分由于和以往研究者观点相左,作者投入了较多的笔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似乎是通常科学史家没有做过的。个人认为这样做既不妨碍读者阅读史实,又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做法值得称道。

而广义相对论作用量和场方程的归属无疑是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爱因斯坦的话:“两个已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从这个肮脏世界中解脱出来的研究者若不能彼此欣赏,那将是真正的耻辱。”以及作者的话:“让史学界争议了近一个世纪的话题在那两位睿智的当事人之间,就这样放下了。”和“他们都放下了,我们还放不下吗?”是不是让读者也有解脱的感觉?

《中国科学报》 (2015-07-03 第10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