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
科幻小说《让我们说说话》在科学界“鼎鼎大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中国年轻老师的名字。她本名王瑶,在国内科幻界,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夏笳。
■本报记者 陈彬
在不远的未来,一家科技公司制造了一些小海豹模样、具有语言学习能力的智能机器玩具,却不慎将运输货物的集装箱弄丢。当他们找回货物时,却发现小海豹在密封的集装箱中说着人类听不懂的语言。难道机器人自己能够发明语言?如果真是如此,人类又该怎么办?
这是短篇科幻小说《让我们说说话》的大致内容。不久前,这篇小说被发表了。但是,发表的刊物不是国内外的某本科幻杂志,而是在科学界“鼎鼎大名”的《自然》杂志。在这个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也留下了一个中国年轻老师的名字。
这位老师名叫王瑶,一年前博士毕业,现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任班主任。在国内科幻界,她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夏笳。
“先得搞好‘个人事业’”
“夏笳”这个名字是王瑶在2004年发表科幻小说《关妖精的瓶子》时所用的笔名。这篇小说既是她的处女座,也是她的成名作。那年,还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读本科的王瑶凭借这篇作品,在当年度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评选中,一举摘取了“最佳新人奖”的桂冠。
王瑶的“一举成名”并不是偶然的。从小她就生活在一个“地道”的理工科家庭里,父母都是西安交大的理工科老师。从小与科普读物相伴成长起来的她,慢慢对科幻小说产生了本能的喜欢。
“我就是看着科幻小说长大的,想写点东西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王瑶说。而本世纪初,中国科幻界对新人新作的渴望,又让初出茅庐的王瑶一举成为了众人关注的新星。
“那段时间,其实正好赶上了中国科幻呼唤新一代的好时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对于自己当初的一鸣惊人,王瑶还是有点忐忑。“那段时间,当被别人称为科幻新生一代的时候,总是感觉很心虚,觉得自己还是个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她笑着说。
伴随着这份忐忑,王瑶本科毕业,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学硕士学位,之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完博士,其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此时,曾经的“最佳新人”,早已经成为了五获“银河奖”的响当当的“美女作家”。
事实上,直到确定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之前,对于自己的科幻创作道路,王瑶都不十分确定要走下去。“因为为了自己将来的学术工作,我可能首先要停下科幻创作,而一旦停下之后,就很难再回去了。但是,我首先要把个人事业搞好。”她说。
王瑶的这份担心再次因为一个“新时期”的到来而消失了。
“我以后就靠你啦”
就在王瑶完成博士论文、毕业,到西安交大工作的这几年间,伴随着几部重磅国产科幻文学作品的推出,国内掀起了一股新的科幻热潮。除了公众的关注外,国内学界也对科幻文学投来正视的目光。而在国际上,出版界和文学研究界也都对中国科幻表现出了高度的兴趣。王瑶忽然发现,她可以将中国科幻研究作为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自己的学术主攻方向,这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
“之前担心没办法取得科研成果的话,就连职称都很难评了,现在看来情况要好得多。”王瑶笑言。
如今,王瑶已经在西安交大工作了一年时间,还担任了班主任。对于这位漂亮班主任的另一重身份,班里的不少学生也是心知肚明的。于是,经常有些学生向她询问会不会开一些关于科幻创作的课程。而对于学生们的科幻热情,王瑶向来来者不拒。
不久前,在王瑶的牵线搭桥下,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来到西安,与当地科幻迷做了一次交流。而在组织这次活动的过程中,她结识了一位陕西师范大学的大一女生。交谈中,这位女生告诉王瑶,她准备申请组织学校的科幻协会,将来还准备成立西安高校的科幻协会联盟。
“那个女生特别热情,而且做事干脆。”这位女生给王瑶的“启示”是,科幻迷的组织还是需要“妹子”来统筹。“理工科的男生虽然踏实肯干,但一般都比较‘宅’,真正牵头的事情交给女生做反而要好得多。”
“我以后就靠你啦!”王瑶对那个女生说。
“投到他们采用为止”
也就是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王瑶萌生了给《自然》投稿的想法。
作为科幻作家,王瑶其实很早就知道《自然》有一个专门的科幻专栏,用来刊登完全原创、题材限定于未来、内核为硬科幻的优秀作品。平时,她也会关注其中发表的一些文章。看了一些之后,她发现这些文章并不像她之前想象的那么难写。
“他们能写,我也能写。”王瑶说,她曾经帮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翻译过他发表在《自然》上的科幻小说。这次,王瑶向他表达了自己想投稿的愿望,刘宇昆完全支持。
事实上,王瑶和刘宇昆在多年以前就互相翻译对方的作品,并保持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但这次,正赶上刘宇昆比较忙,而且由于小说篇幅不大,王瑶决定直接用英文创作。“我觉得挺好玩的。”她只是在完成之后,请刘宇昆帮忙做了一些润色。刘宇昆问需不需要他帮忙投稿,王瑶决定自己来。
去年年底,王瑶投出了自己的小说,并收到了一封自动回复的邮件,说编辑们正在放假,王瑶只能等待,而这一等就是4个月。
“我觉得这么长时间了,可能‘没戏’了。”王瑶说。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今年四月的一天晚上,在临睡前最后一次看邮件时,王瑶发现了《自然》给她的回信。而回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谢谢你给我们的投稿,希望你接受我们诚挚的歉意……”
这颇似退稿信的开头让王瑶心头一凉,但随后的内容却让她再次兴奋起来。原来,编辑道歉的原因,是因为电脑服务器的问题,导致她的小说最近才被编辑看到。邮件的最后,编辑通知她,这篇小说已经被采用了。
王瑶激动得从床上跳了下来,光着脚冲进父母房间大喊:“我要发《自然》啦……”
“如果那篇小说没有被《自然》采用,你会怎么办?”采访中,记者问道。
“那我就再写一篇,一直投到他们采用为止。”王瑶笑着说。
《中国科学报》 (2015-07-02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