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2
选择字号:
抢生源大战背后的标准难题

 

■韩琨

6月28日,一场在微博点燃的“掐架”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原因很简单,当事双方是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和北京大学四川招生组。其实,每年高考出分后,名校争夺优质生源的事情早已不是新闻。但是像这次双方在网络上公开指责对方的冲突之激烈,倒实属罕见。

双方招生组互指对方不正当抢生源,爆出了两校“给文理科前十选北大的考生挨个打电话”“欺骗考生”“拿钱诱惑考生”等争夺高分考生的做法。尽管事后相关微博都已经删除,但是这场口水战引发的讨论却并未就此终止。

随后,教育部就此事作出官方回应,称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维护高校招生工作秩序,并明确规定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但整理相关新闻后,我们不难发现,教育部所列举的这几出恶性抢夺生源的“闹剧”,几乎年年都在上演。

事实上,各高校招生组用尽一切方法抢夺高分考生的做法,背后的问题很简单,那便是用以衡量招生组工作质量的指标太单一了——分数、分数,还是分数。这背后有着完整的一条逻辑链条。社会评价高校的重要参照标准是录取平均分数线,高校再把此任务传递到各地的招生组老师身上。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所招生源的平均分数,抢夺高分考生自然成了名校招生工作的重点。

对于高分段考生而言,最终分数的几分之差,往往并不代表考生间的水平差异,更何况高考只是一次考查结果,也存在临场发挥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简单道理,学生、家长、中学教师都明白,高校招生组老师肯定也知道,但是在高招工作没有其他衡量标准前,争取尽可能多的“状元”以及高分考生,是各校招生组老师的唯一选择。如果高校能以其他的标准衡量招生组老师的工作,例如考查各地录取学生入校后的表现,相信这种唯分数论的争夺大战肯定会得到遏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倡建立“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此制度的建立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也不可能仅依靠自主招生等手段补充完成。在高考统招仍是录取的主流方式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应承担起革新的责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避开这场分分计较的生源抢夺大战。

《中国科学报》 (2015-07-02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