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勤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0-13
选择字号:
众创空间:导师来了

 

不久前,科技部印发了《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通知,旨在引导当前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众创空间健康发展。本报将在系列报道中,结合该文件,探讨三个问题:众创空间导师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在日益聚集化的众创空间,如何携手、联盟前进;众创空间怎样摆脱千篇一律,进行个性化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李勤

图片来源:新华网

220米,可能是梦想成真的长度。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长度就是220米,在这条大街上。没有北京常见的商场、饭馆,但是各种众创空间却依托咖啡馆等形式存在于这条大街上。各色背着电脑包、拿着项目计划书的人出没在这里,期待梦想成真。

总理在这儿喝了一杯咖啡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吹到了全国。在“双创”热潮下,与中关村创业大街类似的各种众创空间在全国遍地开花。

为了进一步明确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指导和推动众创空间科学构建、健康发展,9月8日,科技部印发了《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通知。

《指引》指出,众创空间的服务功能应包括建立创业导师队伍。建立由天使投资人、成功企业家、资深管理者、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等组成的专兼职导师队伍,制定清晰的导师工作流程,完善导师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导师上岗了

消息一出,马上有各类关于众创空间导师机制的具体落实方案推进。

例如,《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要成立“陕西创业学院”,聘任高校教师、金融机构专家、天使投资人、企业家,组建陕西“双创”认证导师团队,深入“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开展项目咨询、诊断、评价等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科技创业导师授予陕西“众创空间”创业导师证书,每年评选全省优秀创业导师10名等。

湖南省则提出,高校将组建由成功创业者、天使投资人、知名专家等为主的创业导师队伍,组织创业导师编辑出版创业辅导培训教材和政策汇编,开展“创业学院”“创业大讲堂”“创业培训班”等各类创业培训。

产业界的动作则更加迅速。9月17日,广州五行众创空间就宣布特聘30余位创业导师;9月15日,在英特尔的众创空间加速器峰会上,一批导师郑重接过了聘书。

在西装革履的导师团队中,一身休闲装打扮的王野十分显眼。作为Ninebot纳恩博的总裁,王野历经了三次创业。

他的第一次创业是在大学,在没有基金、加速器,也没有孵化器和天使投资的环境下,王野和同学凑了十几万块钱创业做宠物机器人,在eBay上卖了400个产品,钱用光了这个项目就“死了”。第二个项目还是做教学和服务型的机器人,目前这个公司还存在,但他坦率地表示:“也不能算成功。”

Ninebot是他的第三家公司。王野强调:“创业是非常危险、成功率非常低的方向。加速器、导师以及投资人的有效化学反应,可能让创业成功的周期从三次、四次创业经历缩短到两次或一次,这是众创空间加速器最有价值的使命。”

开源加速器联合创始人李滨对导师这一职责也有深刻的体会。

李滨介绍说,中美两国有不同的实践。中国是大量的孵化器,强调的是空间,给创业者提供最基础的支持服务。而美国在10年前就开启了加速器的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把空间赋予灵魂:创客来到这个空间,有人指导他如何用节省资源的方式做出好的项目来。

导师不是万能的

业界有句笑话:“如果导师知道什么样的项目能成功,导师自己就会去做了。”

导师不是万能的,但是,导师知道什么样的创业会失败,这对于身在校园或刚迈出象牙塔的基数庞大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是十分宝贵的指导。

致力于大学生就业数据挖掘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年,本科生中仅有0.9%选择了创业。5年后,在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的背景下,某网站发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2015届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高达6.3%。

“在中美大学生创业比赛中,前十名的项目都来自中国,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创意,而是有社会压力。”创客大爆炸联合创始人李大维指出。

李大维高中毕业后到了美国,他的深切感受是:在美国,30岁以前的失败叫作人生纪念,但是今天在中国创业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机会,30岁是要“达标”的时候。

李大维现在做的项目就是与四所大学合作开课,通过智能的指导方式,让学生把创业的想法建立起来,辅导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港”和“缓冲带”。

“没有不靠谱的团队,但是有很多不靠谱的导师,就是在后面指导你说做什么会成功,做什么不会成功。导师能做的应该是,知道团队哪里会失败,知道什么样子会失败,在这个方面尽量降低创业者摔倒的‘痛’。”李大维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在学校的创业辅导中,要让创业者在3个月中经历真枪实弹的创业,让学生捕捉到相关技术发展的窗口。

“导师对处于种子阶段的企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他能帮助创业者在种子期快速对接相关资源,做上市模式验证,教创业者如何与投资人对接,以结构化的方式辅导种子项目。导师把方法传授给创客,让他们少走弯路,做出更多、更好的项目。”李滨强调。

还曾有这样的案例,一个创业团队把父母几十年的退休金投入到创业当中,创业项目失败了,一家子都打回到十年前。重庆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裴健听到这样的案例时,十分痛心。他认为,在导师的帮助下,至少可以避免走这种弯路。

“怎么更好地让创业团队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政府部门怎么改进服务,帮助他们工作,作为导师,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裴健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导师机制也在探索期

据英特尔中国众创空间加速器中国区负责人李德胜介绍,英特尔推出的导师制度是两级制。比如,在重庆的众创空间,有本地的导师进行日常指导,同时,也有全国共享的导师进行两项重点工作。

第一,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的峰会,宣讲导师经历的成功案例。第二,对于一些重点项目,如果创业者对某位导师有需求,需要具体的指导,众创空间的平台会与导师对接,帮助创业者答疑解惑。或者,在导师的资源可以与项目对接时,引导对接。

李德胜说:“导师不仅是在沟通层面存在,可能到后期会有实际的产业对接,或者有实际的投资机会带给创业者。”

但是,一切还只是设想。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强调,目前英特尔提出的导师机制尚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当前的重任是“先把这个机制建立起来,要经历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不同的创业者需求不一。有的需要解决技术问题,可能需要有产业经验的导师对接。所以,就要有不同背景、经验的导师在导师团队中。而且,要尽量进行一对一的对接,这个是有难度的。”杨旭说。

《中国科学报》 (2015-10-13 第8版 产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