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怡兰在Gibston Valley 酒庄品酒。
■本报记者 张文静
与一般人相比,叶怡兰在生活中的角色可谓丰富。作为台湾的饮食旅游生活作家,她已经出版了《好日好旅行》《隐居·在旅馆》《享乐·旅馆》《极致之味》《寻味·红茶》等多部著作。同时,她还是“Yilan美食生活玩家”网站的创办人、“PEKOE食品杂货铺”的店主、自由心向股份有限公司创意出版部的总编。
她将自己的节奏描述为“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这样的生活状态多多少少是由于她从一开始就明确无疑地选择了以“体验”作为人生的首要追求和目标,并将这体验以及执着寻求的过程命名为“享乐”。
在叶怡兰看来,真正的“享乐”,不是短暂的炫惑声色之娱,也不是金钱或地位的堆积,而是从心灵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每一种感官都真真切切、长长久久地感到喜悦与欢愉。“须得认真地学习、深度地累积,须得花些时间、花些工夫,方能找到入口、找到徜徉周游的蹊径。”叶怡兰说。
正因如此,她不断旅行、用心生活,并借由工作在其中寻求更彻底的自我实现。“只求能够不虚掷枉纵任何一点力气、时间,尽情在各个我喜爱的、深知确能打动我心的领域里,不停涉猎、领略、修行、耕耘、成长……”
旅行,因食物而绚烂美丽
叶怡兰的旅行之门开启于小学六年级,那时她随外婆与母亲赴美国探视当时在美居住的舅舅。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出国之旅,让她接触到全然不同的异地居家样貌与生活方式,对自己“冲击巨大”,也让她开始察觉旅行的乐趣和意义。
在大学毕业几年后,叶怡兰与先生首度前往日本京都自助旅行。在那里,“太动人的城市与独树一格的料理哲学”让她开始思考美学、美味的真谛与极致究竟为何。
从那以后,在工作与兴趣的双重推动下,美食成为了叶怡兰大部分旅行里极其重要的一章。每次旅行出发前,她必定是早早做下功课,比如熟悉当地饮食特色、风貌与相关背景知识,记下重点菜肴食材的单字词汇,多方搜集各类型美食地点的指南信息,做好日程表,针对一日三餐拟定各种解决方案,还不忘先行预约上那些抢手的餐厅……
在出发后,叶怡兰对美食的探索也可谓“从来不辞路遥、不畏劳苦”,愿意花上长长的时间,以“惊人的耐心、毅力与热情”,用心专注,沉浸此中。
“所以,检视我的旅途,总在不断奔向一张又一张的餐桌,由一道又一道香气滋味口感各异的菜肴所串起。旅途里交错着的悲喜瞋怨、泪笑痴迷,也多因食物生、因食物起。回忆,也因食物而绚烂美丽。”叶怡兰道,“每一次令人感动心折的美味邂逅,或多或少都在我的生命里、意念里、思考里留下一些刻痕、一些启发,让我更成长、成熟,更懂得自己,也更了解这个世界。”
因为对美食的偏好,叶怡兰的“旅行战利品”从来不是衣服、饰品、包包、鞋子等一类轻巧好带的衣着小物,而是一口口沉甸甸的箱子,从早年的餐具、瓷器、家用品、生活杂货,一直到后期主攻的酒类、橄榄油、醋、蜂蜜、酱料以及各种茶叶、香料、调味料、食材和食品。“绝大多数不是体型硕大、重如千钧,便是易碎难带,一不小心便白费功夫前功尽弃。”所以,叶怡兰笑称自己练就了一身“无敌打包术”。
“忘却此身是过客”
多年的旅行,总会累积下些许流连忘返之地。对叶怡兰而言,其中一处是不丹。“那片自然纯净、惜福知足、与世无争的国度,令我无比艳羡、沉醉、心折。让原本总是相信,人之所以能够幸福是因为真真切切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我,更多地知道了,这还不够,还得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然后,勇敢面对,不受诱惑,能够放下,能够割舍。”叶怡兰说道。
而对于拥有她所一直钟爱的美食和旅馆的目的地,叶怡兰则坦言最留恋的当属日本。“在美食上,由于料理风格与本质和台湾极相似,原味原材为本,这份熟稔与亲近,首先就无可取代。其次,日本料理领域里所特有的,外在看似含蓄简约、内里却宛如工艺般无比精细讲究的执着与追求,在材料、季候与手法的微妙差异与变化中钻研,只能心领神会的完美之境,更让我倾心不已。”
日本温泉旅馆也是叶怡兰特别喜爱的一类。“除了出乎日本民族性里素来于各种大小环节的无微不至、苛求完美,从而达到从形式到内容的精致细腻外,这里还随着全球旅行与旅馆享乐风潮的狂袭,风貌也跟着一年年日新月异、越见多元,让人不能不着迷。”
虽然旅行是离开常住地,让自己的生活向外延展。但在叶怡兰看来,“旅行不只是为了出发,还是为了回家”。
“旅行是人与这个世界互动、对话的一种方式。借着远走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景物、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从而丰富自己的识见、视野与心灵。同时,还能一步一步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叶怡兰说,“因此在旅途里,我格外专注并深深感兴趣的,始终是异地人们的真实生活面貌。在旅地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喜欢生活面向饱满多元的国度。”
最近两年,在走了太多地方后,叶怡兰说自己的旅行逐渐开始“慢”下来了。她不再将行程塞得满满当当,而是学着在旅程里处处留下“空间”,随心随兴而走,慢慢旅行,反而能更多地领略到旅途中的真正喜乐和滋味。
对于未来的旅行,叶怡兰说,越来越渴望能在一个地方留长一些时间,好好住下,如当地人一样,尽情融入当地,如常生活,买菜做饭,“以能暂时忘却此身是过客,仿佛居住在他乡”。
《中国科学报》 (2015-01-09 第12版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