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9
选择字号:
钟鸣寰宇 律动千秋
——曾侯乙墓编钟

 

曾侯乙编钟复原图 本版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曾侯乙墓


 

复制编钟演奏


 

钟上的铭文

1983年1月9日,中国战国早期宫廷乐器——曾侯乙墓大型编钟复制成功。

曾侯乙编钟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全重2500多千克,由大小65个青铜钟组成,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12个半音的乐器,1978年6月在湖北随县出土。

湖北随县县城西北约3公里,有两处大土包,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东团坡和西团坡。1977年9月,武汉空军后勤部下属的一个雷达修理厂为了扩建厂房营地,平整东团坡一带山包。炸炮炸松红砂岩后,正用推土机推土的施工人员发现东团坡顶端有不规则形状的黄褐色和黑褐色软土,再往下还推出来了青灰色的膏泥和石板,于是上报了文化部门。

隔年3月,喜讯来了,省地县联合勘察古墓小组认定,这是一处木椁保存完好的面积达220平方米的大型古墓葬,墓坑呈不规则多边形。这是中国境内还没有挖掘过的,比1972年长沙挖掘出的马王堆一号汉墓还大了整整5倍。这就是后来出土了震惊海内外的曾侯乙编钟的曾侯乙墓,是建国以来正规挖掘的最大的战国木椁墓,距今约2400年。

曾侯乙编钟规模很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曾侯乙墓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镈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全套编钟总重量在2500千克以上。

经初步分析发现,这套钟有自己的基调,完整的音列,音色优美,音质纯正,音域宽广,音列充实。此套编钟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保留原有音响的定音古乐器。同时也是目前保存最早的具有12个半音的乐器。测音结果表明,这套编钟既可演奏韵味悠长的国乐,还可演奏雄厚激越的西洋进行曲。

历史上,曾国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在楚国的霸权之下,竟然有如此规模和水平的文明发展,可称奇迹。曾侯乙墓与编钟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史上留下了许多悬念和佳话。 (沙森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5-01-09 第6版 历史)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三体计算星座”首发奏凯 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提升锂硫电池性能
他们在724首古诗词里,寻觅江豚足迹 物理学家实现点“铅”成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