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5月8日刊
合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仅仅经过十年多的时间,建立在遗传工程基础上的合成生物学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层面的领域,激动人心,但有时也存在争议。目前正在研发中的工具使得现有自然生物系统能够被重新设计来执行特定任务,也使得人们能够设计和创造具有超过自然界中生物系统所具有功能的新生物系统。配合《自然—方法学》和《自然—微生物综述》上发表的相关文章,本期《自然》杂志也发表了一组报告和评论,分析合成生物学的现状,推测不远的将来会有哪些惊人的进展。
《科学》,5月9日刊
作物塑造个体心理差异
祖先在田地里种植的农作物会影响你的个人主义倾向及分析能力的多寡。维持生计方式理论提出,某些形式的耕作需要有更多的协作。例如,水稻在没有足够水的情况下是无法生长的,因此水稻种植地区的各个邻里之间需要进行协调灌溉,他们也需要对收割的日子进行协调以在收获的季节能够得到彼此的帮助。而小麦种植者则不是这种情况,他们的耕作更具独立性。T. Talhelm及其同事应用3种对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认知检测,对来自中国稻米及小麦种植区域的1000名受试者进行了测试。心理学测试显示,中国的水稻耕作历史使得南部地区人民保留下更多的传统东亚文化的痕迹,例如相互依赖、整体观念和较低的离婚率。相比之下,在种植小麦的北方,人们更加独立。本期封面图片展示的是农民正在烈日下晾晒稻米。
《国家科学院院刊》,5月13日刊
催产素让猕猴更爱交际
本期封面图片为猕猴。催产素能够促进若干物种的积极社会行为,因此它或许能充当神经发育障碍的治疗工具。Elizabeth A. Simpson及其同事发现,猕猴幼仔在被喷洒催产素后,会向其抚育者表现出更多的面部表情,这表明催产素能够增加猕猴幼仔的社会互动。另外,在使用催产素后,与那些最初模仿力较弱的同伴相比,拥有更强模仿技能的猕猴幼仔则展现出亲和力行为的增加。这些结果暗示,更偏爱积极社会互动的猕猴幼仔对外部催产素诱因有更高的敏感性。(张章)
《中国科学报》 (2014-05-16 第2版 一周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