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袁一雪
当网络普及到手机终端也能随时阅读新闻、书籍时,大部分人已经很久没有捧起过纸质书籍了。而我们曾经拥有的伴随着纸墨香气的阅读乐趣,也在公交车、地铁摇摆中被手机和平板电脑代替了。
有人觉得这样既环保又节约开支,而且更新更快。不过,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数字阅读并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材料。
数字阅读“谋杀”耐心
在2012年以色列做过的一项实验中,一群工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对着电脑和纸质图书阅读同一材料,然后回答提问。之后发现,纸质书比电脑阅读更有助于理解材料。因为阅读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行为。数字阅读则容易让人注意力分散。
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每每想要查找某些内容时,却会被另外的内容吸引。一旦打开新的链接,可能就意味着你已经脱离了最先的初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领域。许多人上网之初也许是为了读一条感兴趣的新闻,但几十分钟后却发现自己在购物网站上寻找最新产品。“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这句话可谓对网络阅读的最好描述。
与需要耐心的传统阅读相比,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比如微博,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因此,国外有专家表示,这种前几行仔细阅读,后面则快速浏览的“F型阅读”方式,一旦成为人们的阅读习惯,就难以再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速读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
使用电子产品阅读是否让人的阅读理解力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霍桂桓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现在整个纸质书籍、报刊行业都几乎成为夕阳产业,通过电子产品阅读是大势所趋。“而且有些电商推出的电纸书和书籍并无区别。”霍桂桓说,“因此不能仅通过人们阅读的是哪种形式的书籍就判断人们阅读能力高低或者阅读量多少。”
“现在很少有人像我们那一代捧着书本慢慢阅读了。”霍桂桓告诉记者。在他眼中,现代每个人都像高速旋转的陀螺,像条件反射一样停不下来。电子产品让他们随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充电,其实并不是件坏事。“其实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社会发展有很大关系,如今快餐店林立,生活节奏快,所以阅读也变得紧凑。”霍桂桓说,“我反而觉得人们的阅读量比以前更大了,而且阅读获取的信息量也更高。”
阅读也重要
成人的社会也影响着孩子,显然这股数字阅读的风潮也席卷了那些尚未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未成年人。所以,针对这一人群,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在媒体上呼吁:“在电脑高度普及的情况下,应呼吁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要注重阅读,尤其是朗读。过去我们经常用书声琅琅来形容我们的校园,现在我们的校园变得沉寂起来了,读书声越来越少了。其实,大拇指是代替不了我们的喉咙的。”
更有专家们呼吁,一本好的图书关键在于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而好书更需要人们静下心来、细细体会,高质量的阅读对于提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应营造一种科学读书的氛围。
《中国科学报》 (2014-05-16 第16版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