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2月11日,一架军用运输机在阿尔及利亚东部坠毁,造成103人死亡。这架坠毁的飞机就是著名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
这种飞机是按照美国空军要求制造的一种能在简易机场起降,以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动力的战术运输机。C-130是美国最成功、最长寿和生产最多的现役运输机,在美国战术空运力量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同时也是美战略空运中重要的辅助力量。
C-130诞生在“柏林封锁事件”发生后。二战刚刚结束后,由于前苏联和盟国间矛盾逐渐激化,前苏联为向西方盟国加压,封锁了所有通往西柏林的陆上道路。
“柏林事件”使各国充分认识到空运的重要性,当时刚由美国陆军独立出来的美国空军,于1951年向美国各大飞机制造公司发出关于新型运输机的技术招标。
洛克希德公司的先进技术设计部门——著名的“臭鼬工厂”(SkunkWorks)很快完成代号L-206的原型机。L-206方案于1952年11月战胜了其他厂家的设计方案,获得了空军的原型机制造试验合约。原型机YC-130于1954年8月23日在加州伯班克完成首次飞行。
C-130有着显著的外型特征:机身短粗,机头为钝锥形前伸,前端位置较低,低于机身中线;拥有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平直,无后掠角,后缘外段前掠;拥有固定式水平平尾,垂尾高大,呈梯形,顶部为圆弧形;4台螺旋桨发动机分别安装在两侧的机翼上,桨叶4片。
它采用上单翼、四发动机、尾部大型货舱门的机身布局。这一布局奠定了战后的中型运输机的设计“标准”,此后绝大多数中型运输机都没有跳出这个框框。众多的重型运输机也采用了相似的设计。因此说C-130是当代运输机的“鼻祖”,也并不太过分。
C-130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其设计力求满足战术空运的实际要求,因此,它非常适合执行各种空运任务。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机身、大型的尾部货舱门就是一个好例子。C-130的货舱门采用了上下两片开启的设计,能在空中开闭。在空中舱门放下时是一个很好的货物空投平台,尤其是掠地平拉空投的时候,在地面又是一个很好的装卸坡道。各种C-130的货运型都可以贴地投放11000千克重的货物。
C-130的主起落架舱也设计得很巧妙,起落架收起时处在机身左右两侧旁突起的流线型舱室内。这个设计使得起落架舱不会占用宝贵的主机身空间,大大方便了货舱的设计,且使得主机身的结构能够连续而完整,强度大。另外一个好处是这种设计左右主轮距较宽,在不平坦的简易跑道上稳定性好。当然缺点也很明显:突起的起落架舱增大了飞行阻力,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因此这一设计也被之后的各种运输机沿袭。C-130起落架舱内还装有用于启动四台主发动机的辅助动力装置,在战地条件下不需要地面设备的帮助就可以起飞或移动。
上单翼也是C-130的一大特点:既可留出足够离地距离给螺旋桨(也包括翼吊式喷气式发动机),又使得机身能贴近地面。战后大量运输机采用了上单翼布局。
在海湾战争爆发前的备战行动中,美国空军的C-130运输机已进行了11700架次空运及其他作战支援任务,完成飞行任务的概率达97%。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有700架C-130运输机及其派生型进行空运及其他作战支援任务,出动架次的98%完成了飞行任务。
但是,由于C-130运输机在上世纪50年代投入使用,尽管到上世纪70年代还在生产,但至少已有近40年没有生产,目前在飞的C-130都是老飞机。由于故障率增加,给飞行安全带来很多隐患。(扈中平)
《中国科学报》 (2014-02-21 第16版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