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文青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24
选择字号:
张充和的“隔篱瓜”

 

《小园即事》,张充和著,王道编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蓝文青

宛然便是温暖的春风,在那一样一份政治立场鲜明的报纸上,留下了一抹淡淡浅浅的温柔明丽。

很喜欢《小园即事》这个名字,与那些之前出版的有关张充和的书名一样,四个字,如《天涯晚笛》,如《古色今香》,如《曲人鸿爪》,都有骈文的韵律,同时也符合张充和的静淡。

《小园即事》一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少年时光”“岁月留痕”“亲情记忆”和“桃花鱼歌”,其中绝大部分文章均为张充和经胡适介绍进入《中央日报》编辑“贡献”副刊时发表的。从1936年到1937年,其间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她发表了大量的短篇文字,如抒情的散文、精巧的小说、看似随意的随笔,还有风致小趣的书评以及独具视角的艺术评论等等,篇篇可称为细腻精致、情文并茂、引人沉思的小品。

沿着《小园即事》的脉络,从张充和的笔下,清晰地看见她的成长轨迹,抚养她的叔祖母非常重视对她的教育,为她花数倍高价延请最好的私塾老师,随身提点、细心培育,而故园里留存祖父所遗书籍也给了张充和丰厚的熏陶。十六岁后,叔祖母去世,她回到苏州,进入其父张冀牗当时在苏州创办的新式教育——乐益女中。归家之后,亲情,在十个兄弟姊妹的相处之中自然流露,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张充和宁和安祥。这些一一被张充和慢慢记录,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清淡女子在抗战初期的所思所想,战争残酷、家世浮尘、世情阡陌,社会轨迹、文艺沉浮,徐徐缓缓,慢慢道来,或是清爽自然,或是意象万千,或是引人入胜,或是发人深省。宛然便是温暖的春风,在那一样一份政治立场鲜明的报纸上,留下了一抹淡淡浅浅的温柔明丽。

这些恬淡、诗意而又具丝丝悲悯的文字,给予当时的读者怎样感受,并不得而知,而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回想那样颠沛流离的苦难岁月,面对如斯文字,应当能感受到宁和和安祥。在那个文盲率极高的时代,能读书写字的女子本来就不多,成名的那些都带着那个时代的悲戚烙印,譬如张爱玲的冷刻,譬如冰心的薄稚,或者萧红的惨烈,再拟或更多留下点点斑斑记录的其他女作家们,无一不在或高或低地呐喊、嘶鸣,因为这些高音,她们获得了或多或少的关注。而这位数学零分破格录取于北大,被称为“小红帽”的张充和,顶着世家闺秀、倾世才女的光环,却与琦君一样仅仅爱写围绕身侧的事儿,既琐碎又毫不起眼的小物小事,随意遣怀,甚至自比为“吐痰”,但在沉心阅读的读者心中,这些文字则恰如她自己所写的句子——“做人不落二乘,应当让思想的食料丰富,让思想的肌肉发达”。《小园即事》的内容却正是这样的“小”的食料,让今天行动上躁动不安、思想上却空虚无聊的人得到抚慰。

《小园即事》里,张充和写的是幼小离家的童年孤单、写的是给予她传统教育的祖母、写的是寻常巷陌的人情世故、写的是家长里短、写的是身际周遭的贵贱尊卑,也写就了她与张大千等艺术家的交流,等等。一篇篇的清淡笔墨,细巧秀雅的笔力,写得淡,描得细,文虽短薄,情却深沉,更有深思颇为耐人寻味,特别如她笔下从小一块长大的仆人的孩子、马夫等等。字里行间,张充和澄澈心灵一览无余,每一篇里充满了此后无数人仰慕的、她对世事的怜悯,而这些怜悯里丝毫没有矫饰,同时既不亲昵也不疏远,纯粹而自然,完全是源于她骨髓之中的纯正传统的文人精神,没有激情燃烧的高温,只有丝丝缕缕让人舒服的温软,豁达而善良,让喜爱她的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她的联语“十分冷淡存知己”,同时也让她当年离京时放弃了自己精挑细选的“宝贝”而将乘机位置留给保姆的故事显得格外真实。

每一个读到张家故事的读者,多少都会艳羡张家这样的大家庭:传统却没有传统的桎梏,规矩却没有压抑孩子的天性,父母慈爱,兄弟姊妹悌睦。即使十六年分离,却依然能令张充和轻松融入其中,不曾因时空分离而造成彼此疏离。如此良好的家世,如此传统而又开明的家教,不仅塑造了张充和通身的古典韵味,同时也令她兼具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集文雅的严谨和自然的顺平于一身,可以说涵养于古韵却游刃于新律,颠沛于变幻而不随波逐流,兰心蕙质,自成一格,仿佛山间的一泓清泉,涓涓细细,无声润物、无语动人、无词成歌、无相成思。一如她自己的小诗:“当年选胜到山涯,今日随缘遣岁华。雅俗但求生意足,邻翁来赏隔篱瓜。”

《中国科学报》 (2014-10-24 第19版 书评)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