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30
选择字号: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程光胜:
用文字记录中国微生物学发展

 
程光胜,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微生物学多个分支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他于1975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微生物的应用史,曾发表《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应用》等生物学史论文。2011年,程光胜与他人合作出版了《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汉译本著作。
 
■本报记者 沈春蕾
 
北大学子、《微生物学报》编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程光胜跟微生物学打了近60年的交道,师从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方心芳。如今,程光胜已退休十多年,离开一线科研工作岗位的他,选择用文字去追忆那些已故的中国微生物学家,并记录中国微生物学发展历程。
 
历史的陈述者
 
记者最早认识程光胜是通过微生物所的一本内部刊物——《我国真菌学的开山大师——戴芳澜》,没想到一个科研人员还可以写出文风如此大气的人物传记。通过微生物所综合办公室,记者向程光胜发出了采访邀约,老人很爽朗地答应:“上午11点前,下午3点后,我随时在家恭候。”
 
据微生物所多位老师介绍,程光胜不仅对微生物所的情况如数家珍,还很关注中国微生物学发展历史。见到程光胜,他没有先向记者介绍自己,而是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
 
关于伍连德的传记,程光胜拿到的是由伍连德之女伍玉玲女士提供的原版自述稿,他对其进行了编译后分上下两册出版。“全书没有任何磕磕绊绊,一点看不出翻译的痕迹。”这是读过该编译版本的微生物老师对其的评价。
 
除了这本正式出版的书稿外,程光胜近十年来先后撰写的微生物学家传记已有60多篇,比如《微生物免疫学家谢毓晋》、《我国微生物制品发明的见证人——齐长庆》、《我国首位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微生物学先驱——魏嵒寿》、《黎明中的流星——杨永言》、《我国微生物发酵科学的先驱——方乘》、《方心芳传》、《邓叔群传》等。
 
程光胜跟微生物学打了一辈子的交道,退休后他希望能对国内的微生物学发展历史作一个系统的探寻和记录。
 
“在中国,遗传学、动物学都有历史可寻,偏偏微生物学的记载非常零碎,没有人去做这样的收集整理工作。现在微生物所有这样一个老头,要去完成这件事情。”程光胜坚定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将这些手稿编纂成一本《中国微生物学史》。”
 
科研出身的程光胜将工作的严谨也带到了书稿的撰写中。“不同于你们记者可能采访当天就能成稿,我要撰写的老一辈科学家多数已经过世,有时候为了找到相关的线索或者相关人,往往需要等上多年。”程光胜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撰稿历程。
 
艰难的撰稿路
 
《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出版于2011年,但程光胜为了该书的编译却耗费了近20年的心血。
 
伍连德生于1879年,曾在1910~1911年为防治鼠疫出任东三省防疫总医官,民国时期曾任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总办兼总医官、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兼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等职。1937年返回马来西亚,定居怡保行医为业。
 
尽管身为近现代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但国内关于伍连德文字资料少之又少。1990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先后接到马来西亚热带病研究所和国际微生物学会的来信,查询学会创始人之一伍连德的资料。当年,身为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的程光胜发现自己对伍连德的了解居然是“零”,这让他深感惭愧。
 
自此,程光胜开始注意搜集伍连德的资料,这个过程持续了十几年。从伍连德所写的《鼠疫研究》到《万国鼠疫大会始末》,从一个小小图书馆里积满尘埃的一角到旧书市场,在程光胜的坚持下,伍连德的轮廓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2003年,程光胜为配合抗击非典,撰写了《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并发表,这是国内大众媒体第一篇系统介绍伍连德的文章,激起国内一大批“伍迷”对伍连德的关注。程光胜很欣慰,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且知道伍连德。
 
他告诉记者:“在中国还有很多伟大的微生物学家,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但他们对中国微生物学界作出的贡献,需要有人去记载。”
 
“他们有故乡,有亲人,有学生,只要这些线索能联络到,那么我就能用文字去重塑这些老一辈微生物学家。”程光胜告诉记者有时候一通电话打过去,可能会杳无音讯,但他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这样的坚持让他已经成功完成了百万字的人物传记。
 
乐观开朗的老人
 
在程光胜的书房里,记者看到的是两面墙壁满满当当的书橱、堆放在书桌旁边的好几摞手写稿,还有一位已年过古稀仍精神矍铄的老人,可以想象到这位老人退休后,依然很忙碌。
 
采访都是围绕这些书稿展开,老先生还赠送给记者两本书。谈及自己撰写的这些微生物学家,程光胜说:“伟大的人物更近于孩童。” 其实,程光胜又何尝不是如此。
 
老先生家中养了一条大白狗,取名比尔·盖茨,平时在家唤其“老比”,他的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些珍贵的收藏品。两个小时的采访很轻松,程光胜向记者讲述了很多微生物学和中科院的历史,谁能想象到这样一位老人曾经在“文革”期间,被罚弯腰4小时而直不起身子。
 
通过程光胜,记者看到了一位积极、乐观、向上的退休科学家,仍在用文字传递着科学的声音,记者也衷心祝愿这位老人的《中国微生物学史》早日问世。
 
《中国科学报》 (2013-07-30 第6版 研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