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伦诺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7
选择字号:
与书信有关的日子
 
■伦诺克
 
印象中,我见过的最早的手机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在北京打工的姐姐,春节回家带回去的。记忆里手机的模样早已模糊,但是在那时听来有些洋气的“西门子”的牌子以及对新事物的新奇至今想来仍旧历历在目。
 
慢慢地自己长大外出求学,也有了自己平生第一部手机。之后也跟着时代发展和自己经济水平的改变不断更换着到如今用着的这部手机。那种年少时对它的新鲜也随着自己的不断成熟渐渐淡去,如今只觉得是一个工具而已。
 
和不断推进的时光一样,人们都在不断变化,曾经喜欢的东西也可能会变得不再那么特别。曾想着要在得空的时候做某件事情,也在开始忙碌之后,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一再推脱。时间终究是最公正的洪流,最后把一切都带入茫茫人海。
 
我不知道你们还是否记得最近一次收到纸质的书信是什么时候,我知道我最近的一次也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记得自己还没有手机之前,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也都是通过书信,或是带着横条的白纸,或是精心在小卖部买的彩色信纸,那种笔尖触动纸张的声音,那种邮寄出去的欣喜,那份对于回信的盼望,也都在手机出现之后慢慢消失不见了。
 
人们总是在兜兜转转里面寻找着一些历经岁月淘染仍旧不变的东西,也总是在社会的浪潮中一不小心弄丢了属于自己的故事。我突然觉得,过去的这些年发生了好多事情,我都不大记得了,我甚至不大记得过去一年是怎样开始,又是怎样结束的。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再也没有写过书信,也早就不记得那种小心翼翼又满怀憧憬等待回信的日子了。
 
也开始被电子产品包围,也开始不愿意动脑子,遇到疑问便要“百度”也已有些时日。有人说繁华的都市背后,无数电子屏幕前面隐藏着太多寂寞。高速发展通信工具并没有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虚拟平台所构筑的空间也只是为流浪在外的人提供了一处可以沉溺的场所而已。
 
承载了众多期盼与理想的都市,在每个屏幕的背后都书写着一段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美国心理学家肯纳斯·乔恩曾说,沉溺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人们的见识与交际也都被定格在小小的屏幕之中。
 
如果你也记得过去,如果你也怀念那段畅所欲言充满新奇的日子,那么我建议你隔一段时间便书写一封纸质的信件吧。那种流淌在笔端纸间的思绪,可以让你在喧嚣的闹市感受到发自心底的寂静;那种故友回信上充满着他们特色的笔触,可以让你在偌大的都市里体会到“他乡有故知”的欣喜。
 
因为,冰冷的电子书永远不能取代饱含着你温度的书信纸,冰冷的屏幕所带来的安慰也始终无法与面对面交流时的温暖相抗衡。人是社会性的生物,所有暂时麻痹心灵的药物最终都要返璞归真,让原始而古老的涓涓细流滋润每个人的心田,用真诚化解所有交流中的消极与失落。
 
《中国科学报》 (2013-06-07 第17版 生活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