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4
选择字号:
让心情健康地“漂流”

 
▲在这些漂流瓶里,写满了大家的祝福话语,如祝福大家实验顺利、多发表论文等。


 
一个研究生将写好文字的小纸片放进漂流瓶。崔丽摄
 
通过此次心理健康文化节的举办,主办方希望以不同的形式,构建一个沟通心情的平台,为研究生们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调节情绪、与人交流。
 
■本报记者 杨琪
 
尽管“5·25”心理健康文化节系列活动已经结束,但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研究生崔丽却感到意犹未尽。
 
5月底,一场主题为“悦纳自我,关爱他人”的心理健康文化节拉开帷幕,该系列活动由微生物所发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理所)研究生会共同筹备,并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生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会共同举办的。
 
近距离接触心理健康
 
已在微生物所实习、学习3年多的崔丽,第一次参与心理健康文化节。令她没有意料到的是,4个研究所2000多名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了此次系列活动。
 
“比如,这次文化节上,我们给主办各所的同学发放彩色‘心情漂流瓶’。”崔丽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漂流瓶鼓励各主办所的研究生们将自己的心情、疑惑、交友信息或者任何想说的话写进去。“200多个漂流瓶发出去,第二天一个不少地又收了回来。”
 
微生物所研究生会在去年底成立了“心理关爱室”,关心同学们的心理方面需求,并组织一些跟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此次漂流瓶活动正是微生物所研究生季妞妞和其他几位同学参考QQ虚拟漂流瓶推出的一个互动环节。
 
在这些漂流瓶里,写满了大家的祝福话语,如祝福大家实验顺利、多发表论文等。“我们认为,让大家讲心里话、多交流的效果达到了。”她说。
 
此外,在这次心理健康文化节上,微生物所研究生会搜集了与研究生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并通过展板的形式展示出来。
 
心理所则开放心理梦工厂供4个研究所的研究生们充分体验。据悉,该心理梦工厂是国内首个以心理健康传播为目的,集科普展览、科教活动、科技产品转化为一体的心理科学、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基地。
 
“以前,大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隐约知道一些。这一次,我们才真正深入、详细地了解。”崔丽说。
 
据悉,此次心理文化健康节还开展了悦纳自我——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活动,该活动是由微生物所研究生会搜集与研究生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向4个研究所研究生展示。
 
另外,心理所研究生会和心理咨询社还主办了心理辅导,希望通过“解开千千结”、“同舟共济”等心理游戏,让大家在娱乐的同时,懂得彼此悦纳自我,关爱他人。
 
聊聊职业规划那些事儿
 
通过此次心理健康文化节的举办,主办方希望以不同形式,构建一个沟通心情的平台,为研究生们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调节情绪、与人交流。
 
除了以上互动活动外,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高文斌和科研后续力量还聊起了职业规划的事情。
 
一直以来,中科院除了肩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成果的重任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即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因此,他表示,首先,中科院的研究所应进一步指导和帮助自己的研究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比如,研究生进所学习后,研究所就可以为研究生们提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与应用信息,帮助大家了解用人单位的动态情况等。
 
另外,鼓励高年级研究生接触与所学专业对接的企业,进行更多的实习,使得感知认识更好地结合自身情况,这可以为未来顺利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除了关注学业进步之外,也应该关注人的成长。高文斌表示,中科院各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被公认为具备“上手快、能力强”等优秀素质。
 
在此基础上,各研究所将会继续坚持培养有中科院特色的学生,把平台高、眼界高、接触面广等优势进一步转化成人才的实际能力。
 
《中国科学报》 (2013-06-04 第6版 研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流氓行星出现“恒星级”增长
颠覆认知:苔藓植物,真的不简单 中国科大发展“绿氢冶铁”新技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