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乌鲁斯人的家园—浮动岛。

小镇上的狂欢节。这一身行头,价值不菲。

浮动岛上的女主人。
韩松摄
■韩松
“的的喀喀”(TITIKAKA)——让人欢快跳动的名字。
秘鲁“的的喀喀”湖,是美丽的高原湖泊,这里有世上独一无二的,在湖水中漂浮着的人工 “岛屿”——漂浮岛。湖里这些漂来漂去的“小岛”并非真正的陆地,而是古老的乌鲁斯人(UROS)使用“的的喀喀”特有的香蒲草堆积而成的。
乌鲁斯人是印第安阿依马拉族的一支。作为一个小部落,古时候他们为了避开好斗的印加帝国的侵略而逃到了湖中。他们择“蒲草和芦苇”而居,既可隐蔽自己又可以在此生存。他们用湖里生长的香蒲草和芦苇捆扎而成巨大的漂浮岛,由于厚厚的香蒲草堆铺在一起,浮力很大,乌鲁斯人就在上面用香蒲盖起简陋的小屋,常年居住在这种浮动小岛上,以捕鱼为生,甚至可以在上面种植蔬菜,饲养鸡鸭等小家禽。每个漂浮岛上可以住几户人家。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香蒲草的世界中,保持着世代相传的民族习惯。
乌鲁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用香蒲草捆扎起来名叫“淘淘拉”(TOTORA)的小船,约有2米多长,可载4~5个人,也可以把两只“淘淘拉”绑在一起,在湖中游弋。这种两头尖翘,轻巧灵便的草船类似古代埃及墓碑上所画的月亮形莎草小船。草船航行在湖光山色之中,构成了秘鲁“的的喀喀”湖上的独特风貌。
乌鲁斯人的“土地”是软得忽悠忽悠的香蒲和芦苇,走在上面又软又有弹性,一步一陷,深一脚浅一脚,好似要陷到湖里一样,很是要小心,一不留神就会走出“陆地”,跨界掉到深深的湖水里。他们的房子是香蒲草,门是香蒲草,床是香蒲草,桌子是香蒲草,船是香蒲草。实际上乌鲁斯人的生活已经牢牢地和“淘淘拉”香蒲草交融在了一起。 “地面”上的香蒲草腐烂后,乌鲁斯人就会将上面重新长出的香蒲草割下来,一段一段交叉铺上去,周而复始。每当大一点的游船停靠这种浮动的岛屿,整个岛就像一片厚厚的海绵垫上下起伏。他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话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漂到玻利维亚去了”。因为巨大的“的的喀喀”湖属于两国共有。乌鲁斯人知足常乐,在漂浮岛不大一方天地里,世世代代生活下去,将用苇草制物的手艺口口相授。
湖心有一处小岛叫塔丘勒(ISLATAQUILE)风景绝佳,靛蓝的湖水,天际翻滚的白云,疏密有致的作物,简朴的石拱门。岛上的人痴迷绒线编制,随处可见正在织绒线的土著人,而且不论男女。男人们都骄傲地戴着自己织的长绒线帽,五彩艳丽得看上去有点像睡帽一样的帽子,是有讲究的,它代表着男人婚否和社会地位。如果帽子是全红的,那么就表示他已经结婚了,如果帽子是红白二色的,那么就表示他还是单身。不同的花色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
塔丘勒岛上的女人有种出世的美,美得让人心碎。她们穿着毛毡一样厚厚的多层百褶裙,上衣绣着漂亮的花朵,长长的辫子稍上再系上几个大大的毛茸茸的彩色圆球。他们从不用穿鞋子和袜子,行走在如诗如画的小岛上。
当你乘坐小艇行驶在纵横交错的水道里,置身于一望无际缥缈婆娑的香蒲草其中,充满了梦幻般的神秘色彩和意境。
要想登上湖中的漂浮岛,比先到湖畔小镇普诺。别看它小,它却堪称是秘鲁的民间首都。全年都会有各种狂热多彩的庆祝活动。当地的妇女和儿童会身着华丽眩目、富有想象力的服装来到广场上,载歌载舞。这样一件艳丽的服装的价钱通常胜过全家人的便服,十分贵重。庆祝活动上你会看到西班牙人时代的铜管乐器和弦乐器,以及印加时代的打击乐器和管乐器。我住了三天就有幸遇上两次当地的庆祝活动。不管男女老幼,全部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尤其是那女人的多层百褶长裙,又沉重又很硬,要想旋转起来飘逸洒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科学报》 (2013-04-26 第20版 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