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中学重视体育,提高学生的体质,关键在于高校进行充分的自主招生,打破与集中录取的嫁接,这样才能摆脱“教招考”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格局。中学可自主教学,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设置若干运动俱乐部,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熊丙奇
“北约”、“华约”、“卓越”2013年三大自主招生联盟笔试放榜即将复试,多所院校新增体质测试。“北约”联盟的北京师范大学今年首次在自主招生中展开体测,包含跳绳、握力(男)、仰卧起坐(女)项目,尽管测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但将作为同等条件下择优录取的根据。“北约”联盟的厦门大学对学生体育测试的要求更为严格,该校还规定,自主招生考试成绩由笔试、综合素质面试和体育测试三部分组成,其中体育测试成绩将占总成绩的20%。“华约”联盟成员的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可由考生自愿报名参加的体育测试。(《成都晚报》4月7日)
不少舆论认为,将体育测试纳入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体现了高校重视学生体质的新动向,将有利于引导基础教育走出应试教育,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体育锻炼。确实,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加入体测,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希望这一举动改变目前体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被边缘的情况,恐怕很难。
首先,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还和集中录取制度嫁接,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获得资格的学生,还必须参加高考,分数达到相应的录取承诺条件,才能被录取。这样的自主招生,其实是高考录取优惠(低于该校当地的录取分数20~60分),按照这样的自主招生操作,高考分数还是第一位的。因此,很多高中都要求学生们以准备高考为主线,不要在自主招生中“耽误”太多时间。学校对整体自主招生的看法都是如此,也就不可能在乎自主招生中增加的“体测”了,更何况大多数学校体测成绩并不计入自主招生总分,只是一个参考因素罢了。
其次,即使是学生们能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体育,但在现实最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应试体育”,即在测试之前,进行一段时间的突击训练,以期在测试中获得好成绩。这和其他高考科目是完全一样的,是当前“教招考”一体化的必然结果——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此前,我国山东省已经决定在2014年的高考中,将体育成绩纳入总分,针对这一做法,不少教育人士担心,这只会把体育变为新的应试体育,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本来已经负担沉重的学生,还要背上体育测试的压力。学生关注体育,追求的是测试分数,而不是体质的提高;学校组织体育锻炼,也是让学生在体测中有好成绩,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兴趣。
再次,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体测,和国外大学自主招生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是很不相同的。国外大学在自主招生中,通常会关注学生在中学运动队的表现,这种基于运动队表现的体育考查,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育兴趣、团队合作精神;而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项目测试,与足球队搞运动员体能测试差不多,这种考试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只可能让学生觉得体育枯燥乏味——上课就是短跑、中长跑,这也是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近年来,针对这种体育教育方式,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推出俱乐部制,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一到两门体育技能,这就是运动队的思路,学生可以选择加入篮球球队,在练习篮球时既锻炼了跑跳能力,也培养了体育运动兴趣。如果我国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关注学生在中学运动队的表现,那么,或将促进学校建立各类俱乐部、运动队,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
由此看来,要让中学重视体育,提高学生的体质,关键在于高校进行充分的自主招生,打破与集中录取的嫁接,这样才能摆脱“教招考”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格局。中学可自主教学,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设置若干运动俱乐部,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最近,一位孩子在加拿大11年级(即高二)读书的朋友告诉我,他儿子很兴奋地告诉他,自己终于成为学校羽毛球队的队员了。朋友说,当国内高二孩子都在关心高考分数时,自己的儿子却在努力奋斗争取进入学校运动队,并以成为校队成员为自豪。要说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差别,这就是最大的方面。更令他不解的是,儿子还告诉他,接下来他要准备申请UBC(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按照他的综合表现,十分有信心和把握。要是换在国内,要考上这样一所名校,还不得一心投入高考复习?国内有很多高中,就取消了高三的所有体育锻炼课,担心这些课会浪费学生时间,也容易造成学生受伤。就是在体育纳入中考之后,很多学校的初三也十分谨慎地告诫学生们,不要“剧烈运动”,万一受伤了,不能按时体测就麻烦了。说得更直接一些,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升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3-04-11 第7版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