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孙爱民)近日,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连斌带领团队研究发现,由于汉族人与典型的东亚人——日本人、韩国人差异很大,学界将汉族人定位于东亚人的结论“过于简单”。
按人类学常见分法,人类可以被分为刚果人种(黑色人种)、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蒙古人种(黄色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棕色人种),其中,蒙古人种又有东亚、东北亚、北亚和南亚四个分支。
郑连斌介绍,汉族人属于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是学术界的共识,历经多年没有人怀疑,然而,这个结论却是在缺乏完整的体质调查资料的前提下得出的。
“中国汉族人的体质资料还没有完全调查出来,就把汉族人定位于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我感到比较奇怪。”郑连斌表示,“目前的分类结果应该是由小样本的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这值得商榷。”
2012年年底,历时4年的汉族人体质调查活动结束。这个被媒体称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指标最全”的汉族人体质调查,建立了我国首个汉族体质数据库。
郑连斌团队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得出了很多颠覆传统认识与学术界定论的结论。
“我们发现南方汉族人的平均身高低于日本人和韩国人,这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认识。”郑连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而这只是诸多意外发现中的一个”。 据郑连斌介绍,研究者通过比对调查结果发现,汉族人头的宽度、围度、高度、长度以及身高都小于日韩。“这种差距很大,远大于日本人与韩国人之间的差距。”郑连斌表示。
作为典型蒙古人种的日本人与韩国人,与汉族人的差距如此之大,让郑连斌觉得将汉族人归于东亚人的结论“过于草率、过于简单”。
郑连斌告诉记者,从族源上考虑,我国南方汉族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北方中原一带的汉族人,历史上,北方长期的战乱致使大量汉族人南迁,后来受到气候、降雨量、光照等自然环境与饮食习惯等的影响,南方汉族的体质发生了一些变化。
“即便是南方汉族内部,也有较大的差异。”郑连斌表示。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研究者发现,华中汉族、华东汉族都与北方汉族比较接近,而华南汉族却与南方少数民族比较接近。
“虽然汉族是一个统一体,但是族源有很大的差异,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将其归为一个类型有点简单化。”郑连斌表示,“有些汉族人确实与东亚类型比较接近,但是有些汉族人属于北亚类型,有些属于南亚类型,因此,应进行比较细致的研究。”
据悉,该研究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项目的一部分,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
《中国科学报》 (2013-04-11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