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1 3:41:52
选择字号:
想起通古斯卡大爆炸
 
■金涛
 
这些日子,世事纷纷扰扰,中国人在天上播撒礼花污染空气自作自受,朝鲜在地下进行核试验搅得四邻不安,美国暴雪成灾,澳洲山火漫延……不过,比较而言,发生在俄罗斯乌拉尔山的天外来客似乎是世人最为关注的头号新闻。
 
2月15日当地时间9点25分左右,一颗流星坠落在乌拉尔山脉南部车里雅宾斯克州,巨大的火球在大气层形成炽热耀眼的光带,伴着猛烈的爆炸声,震碎了许多建筑物的玻璃,摧毁了数以百计的房屋,有1200多人因玻璃破裂而被划伤,目前可以确认的是其中一块陨石坠落在距离切巴尔库尔市区一公里的湖泊里,湖岸上有一个陨石坑,直径达6米,发现的陨石碎片属于普通球类陨星,铁的含量约为10%。相信有关这次的陨石事件今后还将有详细的报道。
 
因为据说这次陨石事件是通古斯卡河地区流星坠落以来,撞击地球的最大陨石,也是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导致受伤人数最多的一次陨石坠落。那么通古斯卡河地区流星坠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澳大利亚作家萨伦德拉·弗马所著的《通古斯卡火球之谜》有详细叙述。1908年6月30日上午约7点14分,中西伯利亚高原通古斯卡河地区杳无人烟的泰加林与沼泽上空,一团晃眼的火球,在天空留下长长的光带,在离地面8公里处爆炸,然后坠落,威力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致使2150平方公里的针叶林带夷为平地。数以百万的树木脱叶断枝,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爆炸形成的蘑菇云高达80公里,形成夹着石砾灰尘的黑雨。距离爆炸点1200公里以远的村庄,都能听见猛烈的爆炸声。距离更近的地方地动山摇,热风扑面,房倒屋塌,山林着火。在世界各地,因通古斯卡大爆炸获得了广泛的信息:地震记录、地磁扰动、夜空出现明亮多姿的辉光……
 
《通古斯卡火球之谜》一书以较多篇幅介绍了利·亚·库利克(1883~1942年)三次赴现场考察通古斯卡火球之谜的经历。库利克是第一位实地考察的前苏联科学家,爱沙尼亚人,在彼得堡博物馆从事矿物学和陨石研究。这三次考察分别是1927年2月至6月、1928年4月至10月、1929年2月至1930年10月。
 
他们乘坐横跨西伯利亚大铁道到泰舍特火车站,那里距爆炸点以南900公里,然后迎着暴风雪,坐马拉雪撬穿行在崎岖不平的针叶林中,涉溪流、过沼泽、攀爬陡峭的山坡,钻进驯鹿小道,终于看到“一个椭圆形的高地,70公里宽,森林已被夷为平地,所有的树木都被剥得精光,以冲击波的方向从半截折断”。第二天,库利克又到达一个直径5~7公里的沼泽盆地,通过测量倒在地上的树的方向,确信这里是陨石坠落的中心,它的形状像一口“大锅”,“树一排一排地以坠落中心相反的方向躺在地上,没有树枝,没有树皮,倒下的树排成了一个奇特的扇形图案……”
 
不过,遗憾的是,尽管库利克锲而不舍地考察了爆炸点的地形、土壤、枯树,挖掘冻土,排干积水,打孔钻探,却始终没有找到陨石的踪影。因而也给通古斯卡爆炸蒙上了科学之谜的神秘色彩。
 
该书也以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各国科学家一百多年来对这一现象坚持不懈的探索和五花八门的解释,诸如慧星、反物质、小黑洞、球状闪电、小行星,甚至包括外星人的宇宙飞船、飞碟等等。这些解释各有千秋,细细琢磨,颇有趣味。
 
如今,研究陨石、寻找陨石,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一个重要项目。因为那洁净的冰原,没有人类的污染,是保存天外来客陨石的最佳地点。
 
可以想见,车里雅宾斯克州的天外来客,以及人类如何应付类似的突发事件,必将成为科学探索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中国科学报》 (2013-03-01 第14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