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9 17:07:00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让尘封的档案会“说话”

 

“生命是有限的,而档案的价值却千秋永存”“重视档案,就是正视历史珍视未来”“你若聆听,会感受到它在呼吸,它在流动”“热爱,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你坚守它就好”这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系统单位档案人的心里话。

“兰台默默无人闻,唯有档案暗香来。”今年6月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系统单位围绕“筑梦科技现代化 礼赞最美档案人”主题,从档案人的视角生动讲述了新时代兰台人在新征程上踔厉奋进的故事。

档案工作,素有“兰台虽小,知千秋功过;史册数卷,理古今渊源”之说。档案人,又称“兰台人”。他们在向信仰无限趋近的路上,选择了少有人行的道路,用智慧与汗水浇铸了自己的人生高度,也在潜移默化中,用一种精神改变着时代。

谁言兰台尽平凡

走进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系统单位综合档案室,可以近距离触摸过往与人事。

  ?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系统单位档案员团队。

“最初接触档案工作时,我也很茫然,而现在我对自己的工作很自信。”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档案员钟世萍于2018年着手档案,负责单位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会计档案以及要害部位的管理工作。在她看来,档案是时光的印记,是历史的见证。

作为同事,麦波强像钟世萍一样,对档案工作熟路轻辙。不同的是,他在南海海洋所工作了13年。作为一名老档案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是他用心血和智慧践行的心得。

“最难忘的就是12年前,我们所承担的国家908专项的档案验收与移交。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我没日没夜地带领各课题组兼职档案员,从学习入手,到规范整理庞杂的档案。2013年1月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组验收后,5月9号,我全程随车押运,将908专项档案18箱222卷930多件纸质、电子、声像、图件等原件,从广州安全运到了天津中国海洋档案馆进行清点、核对和交接。”麦波强回忆说。

这次经历,让麦波强重新认识了档案事业的重要性,慢慢地,他爱上了这份工作。

“从事档案工作,我觉得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爱好和长项,发掘在细分门类中属于自己的亮点,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书写不平凡的故事。”从事档案工作3年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档案员马瑜虹,总是自谦“大龄新人”。在她看来,一位合格档案人,必须具有责任心、耐心和专业精神,最好还是一位无所不知的“杂家”。

张健奕,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的专职档案员。2010年她开始从事档案工作,至今已10余年。繁重的工作,少有人知的艰辛。让她与同行一样,于沉寂中孤守,于浮华中炼心。“热爱,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你坚守它就好,从不想会有一天,你会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这样,你才能在平凡中收获快乐。”她感慨地说。

“生命是有限的,而档案的价值却千秋永存。”24岁那年,罗玲选择了档案室工作,10多年间,她完成了1975年以来单位所有存量档案的数字化,“收得齐、管得住和用得好”,让她多次受到中国科学院和湖南省表彰。“时光荏苒,我对档案的感情却愈加深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研究所长沙矿产资源勘查中心档案员罗玲说。 

风雨兼程档案人

“接手档案室至今有6个年头了,渐渐喜欢上了做档案,真的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要把一份文件归档,真的不容易。”在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档案员李娜看来,做档案无非就五个字“忍得住枯燥”,在“枯燥”的工作中,发现乐趣,找到工作的意义,你才能快乐。

  ?

档案员风采。

“要归档的文件,首先要判断其是否重要,是否具备归档意义,是否会被经常查阅,做档案的时候要理顺前后逻辑关系。”李娜认真地总结道。

曾知音,研究生一毕业,就来到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从事档案工作。从认识“卷”“档号”“备考表”开始,到今天对所里每一份档案了如指掌,这份收获,历经11年的岁月荏苒,已深深镌刻在曾知音人生印记里。

“档案是一个充满智慧与故事的殿堂,记录着一个个故事和人物,承载着科学的记忆与智慧,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我的工作,如同与智者对话,在沉默中领会智者的教诲。”曾知音对《中国科学报》说。

在何艳清看来,做个档案人要有“三心”,细心、耐心、热心,否则可能导致材料不实、不全或错位,给查阅、利用档案带来不便。还要善于融会贯通,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她2018年下半年开始兼职科研档案,现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档案员。

几年来,何艳清主持中国科学院科研档案项目2个;搭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档案可视化平台,方便查询、检索和获取科研档案,实现成果、人员、项目分类、经费、关键词等不同维度可视化分析;搭建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嵌入机器人小助手,对常见科研档案问题进行梳理,实现自助回答,提高工作效率;开发和授权软件著作权3个。

“档案工作是一种相对服务性的、幕后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档案一般只在别人遇到难题了需要它的时候,它才显得那么有价值。这也注定了每个档案人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这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档案员胡丽纯对档案工作的感悟。

虽然是档案新人,胡丽纯却深知档案工作“服务在管理之前,管理在服务之中”的理念,时刻站在科研和管理人员的角度,为其提供高效优质的档案利用服务。

  ?

档案为科研服务。

“我从一入职深海所,就成为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档案员夏婷婷说,她经办的档案门类有科技、设备、基建、文书、实物等。虽然每天都要面对枯燥的数字、图表,但在她心目中,早已把档案当作一位虽无只言片语却帮助良多的职业导师。 

让档案活起来

作为中国科学院机关的派出机构,广州分院历来重视档案和档案工作。围绕当前抢占科技制高点这一核心任务,该院坚持档案工作“支撑创新,服务科研”理念,以重大科研项目、大科学装置项目的档案工作为突破口,积极发挥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和管理职能,全力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

作为从事档案工作已有20年的“老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档案员苗碧芸推动着广州分院及系统单位档案工作努力前行。在她看来,档案工作永远追随着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每一位档案人必须坚守的初心使命。”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档案工作团队。

与兄弟院所相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档案工作团队,可谓兵强马壮,人才济济。这支近200人的专兼职档案工作团队,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崭露头角,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数字档案室试点单位;中国科学院内第一家将区块链技术、DNA存储技术、三维扫描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档案实际工作中的科研院所;获评了“中国科学院十三五期间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评中国科学院档案编研与宣传一类案例……

记者了解到,该院成功探索和实践从传统档案室到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有效路径。档案工作已产生了现实生产力,企业横向合作档案的完善,促成横向到账追款近1000万元。发表档案学术论文10余篇,专利5项,自主开发了3套培训教程,研发了数字档案智能可视化系统和区块链中间件平台。

“我是2010年10月入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上班第一天,我就去合肥参加中国科学院档案馆组织的档案培训。当时的情形,就像电影中转身的镜头,一晃,14年就过去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档案员彭玉香说。

回首来路,太多的人与事,她记忆犹新。心存温暖与良善的彭玉香,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在一卷卷案宗里,一个个耄耋老人的背影里,穿越回远去的年代,沉浸在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中,她说,“我要让档案活起来”。这句话,已成为每一位档案人员的共同心声。

  ?

辛勤工作的档案人。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综合档案室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