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12
选择字号:
标记之下的大学记忆

 
每所高校寄出的录取通知书上几乎都会有这么一句话:从此母校与你同在。这句话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在即将入校的少年心里投下阵阵涟漪,荣耀感油然而生,心潮澎湃,意气风发,恰同学少年。
 
除了这句有点煽情的大实话外,录取通知书上少不了的元素一般还有大学的校徽、校训。校徽设计中蕴涵校方想要表达的理念,校训则更是寄托了一所大学对学生的要求和期许。
 
■本报记者 韩琨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主体是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小蚂蚁供图
 
也许你第一眼看到校徽、校训的时候并不在意,及至入了学,天天耳濡目染,也就有了感情,堆叠出许多与之有关的记忆。若是有心的同学在闲暇时作点考据,学校的历史和风格,也都在这些标志下呼之欲出了。
 
引经据典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我们总是有着不可抑制的文化自豪感。上下五千年,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意蕴深邃的经典实在太多,因此,当人们给一所大学定校训的时候,理所当然地把目光投向了浩如烟海的经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拜《礼记·大学》开篇的这句话所赐,“明德”二字成为深受大学欢迎的词汇之一。无论是作为校训,还是楼宇的命名,“明德”二字都随处可见,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都有以“明德”命名的教学楼。香港大学的校训“明德格物”也同样出自这篇《大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大学的校训,出自《论语·子夏》。复旦教授许有成表示,这两句话中,前一句讲做人,要求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做人和做学问都要立志,而且要志向专一;第二句则在教育学生做学问应该有所思考,有所发问。
 
作为一个典型的理科男,清华大学研究生刘嘉对《周易》这一经典并不熟悉,但他清楚地记得《周易》中六十四卦中“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当然不是他有意背诵记忆的,但是这的确是所有清华人都烂熟于心的一句话。原因很简单,这句话是清华校训的出处。
 
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到清华大学发表了题为《君子》的演讲。在演讲中,梁启超以《周易》这两卦勉励清华学子,要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被定为了清华的校训。
 
历史烟云
 
“如何看待校训?北大有校训吗?”这是北京大学研究生田雨听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她很惊讶。
 
“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不是吗?”
 
听完《中国科学报》记者的话,田雨笑了,她解释道,这八个字并不是北大的校训,事实上,北大也没有官方公认的校训。而广为流传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八个字实际上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的北京大学,在整个运动乃至中国近代史上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五四精神因而也是北大的光荣传统之一。
 
“这也使得很多人提起北大就会想起这八个字,与北大深有渊源。”田雨说,“所以,很多人也就产生了这是北大校训的错觉。”
 
历史造成了人们对北大校训的错觉,而另外一些学校的校训,则是铁板钉钉地记录了确凿的往事。“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校训,与西南交通大学的校训一模一样。而北京交通大学也曾有一段时期把这16个字作为校训。名称和校训上的相似性,是交通大学系统各种变迁、拆分、合并历史的见证。
 
当前几所交通大学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896年由清政府创办的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以及上海的南洋公学。之后,随着中国近代史上各种外患内乱,学校也几经更名、拆分和迁址。中间过程略去,各校于1921年4月合并为统一的交通大学,在北京成立办事处,并有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以及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三部分。其后又更名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等……七七事变后,又有南迁、更名、并拆等事。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务院决定1956年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则是当年的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一支,1964年迁至四川峨眉,1972年更为现名。其他虽然与这两所交大现有校训不同的交通大学,也都是从交大系统中发展而来。
 
爱“玩”校徽
 
毕业季的校园差不多会有这样的风景:毕业生们往往排列成学校英文简称首字母的队列合影,或者是每个人把身体拗成不同的字母,三四个人就可以拼出母校的英文简称。如果母校的汉字结构也很简单的话,一群人就干脆拼出汉字来,然后把欢乐的笑脸与母校的标记一同定格在毕业记忆中。
 
而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来说,拼字母太过寻常了,他们最喜欢合影的POSE是对校徽的COSPLAY。
 
据人大官方资料介绍,人大的校徽于2002年10月1日起试用,2003年4月校方正式发布使用新校徽。在2004年11月,媒体举办的“公众最喜欢的大学校徽”,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以34%的获选率名列第一。校徽由人大1988级校友章叶青历时七年设计而成,图案主体是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
 
“我们都知道,三个人的意思是人民、人本、人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许畅说道。与此同时,三个“人”字排列,还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论语》教义。虽然立意深远,但爱开玩笑的少年们有时也会忍不住“恶搞”一下自家校徽。“因为图案实在是很简单,所以三个人在一起就可以模仿,容易又有趣。”
 
许畅至今都记得大三那年北京的第一场雪。那场初雪来得特别早又悄无声息,早晨起来后大草坪上盖了厚厚的一层。等上午下课后经过,许畅看到的“作品”除了各式各样的雪人外,便是校徽。“许多同学都跑过来和校徽合影。三个人前后搭下肩膀,就活灵活现了。”
 
除了人大的校徽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徽也遭到了本校学生的“恶搞”,因为校徽图案近似人脸,别出心裁的同学就以此为蓝本,添上几笔,就作出了丰富的表情库,“苦笑版”、“无语版”、“可怜兮兮版”、“傻笑版”等等,应有尽有。
 
虽然有人指责部分学生恶搞校徽的行为不正经,但是,用许畅的话来说,恶搞校徽的原因很简单,他笑着说:“这也是因为对母校的爱啊。”
 
《中国科学报》 (2013-12-12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