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12
选择字号:
“珠算入遗”背后的教育治理忧思

 
一个在我国行将销声匿迹的传统,被国际上姗姗来迟的权威认可并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这再一次深深拷问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苏红
 
珠算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社会各界的反响热烈,相信也唤起了不少人记忆深处的片段。曾经的小学课堂,拨弄算盘的声音此起彼伏,这在商店里、菜市场、工厂里更是极其重要的旋律。一个简单易行的计算工具,尽管“资历颇深”、“贡献极大”并且见证了一个时代,在新技术面前,也不得不退居二线。现在,要在一个普通家庭找出一把算盘,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然而,对珠算的生命起到致命冲击的力量还是来自教育领域。
 
发轫于20世纪末的课程改革,带着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向往,迫不及待地将它清除。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珠算几乎没有任何硬性的要求。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珠算的功能完全可以被计算器所替代。这种趋势就像现在的电脑软件升级一样,不可避免。而且还有一些教育者鼓吹:打算盘不是21世纪需要的技能,取消珠算教学还可以为学生减负。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学生的负担依旧甚至更重。
 
选择什么样的知识进入课程是一个高度价值关涉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珠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大拓展了珠算的内涵及其价值意蕴。一个在我国行将销声匿迹的传统,一项凝聚着炎黄子孙智慧的发明,被国际上姗姗来迟的权威所认可并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这再一次深深拷问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拷问着经常宣称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教育者。
 
“珠算入遗”令人振奋,但打算盘的声音集体从课堂消失却发人深省。现在看来,当年的教育改革者对于珠算的认识也许是比较全面的,但有囿于学科的倾向,把它从数学课程标准中拿掉,相信在当时也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持否定态度。对一个成人来说,打算盘也许不再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但它作为一个教学载体,在教学中的价值以及对于学生一些能力的促进作用,理论和实践领域一直就有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经验。但是,这仍旧不是珠算必须要在课程标准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理由,即使是“入遗”,也还不一定就是充分的理由。
 
这几天,一些声音已经开始呼吁要让珠算重回小学课堂,这绝对是好心,也值得考虑,但怎么推动是个问题。珠算当年的退出以及“入遗”后是否再进入课堂,如果进一步讨论的话,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同样会很多,而且各有各的理由。这时,教育行政部门的处理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年“一刀切”退出的手法绝不可以再次操弄。
 
我们的教育改革,以“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运行很久了。最近老百姓关注的高考改革又起风声。在北京的改革方案中,英语的地位被削弱,这一下子就刺激了两个阵营,反对的说中国人没有必要全民学英语,母语退化得令人担忧,英语要给母语教育腾地方,并且举出一堆真实而且发人深省的例子。支持的说这是21实际的基本技能,升学、工作、评职称都需要,不学好能行吗?同样,生动活泼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然而,这些事后的争论已经于事无补。结果早已经被政府部门“切好了”。
 
显然,政府本来就不应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应对,而且本就不该去切!英语学多还是学少,珠算进不进课堂,这些显然不应当是由政府部门来回答的问题。因为无论回答多或少,进或不进,都会引起一方的不满。真正要回答这些问题的是我们的学校,是学校的校长。因为只有校长才清楚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而这显然是千差万别、各有特色的,前提是他们有选择的可能,有自主的空间。这些自主权,我们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给了没有?
 
宏观上看,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呈现出“大一统”、“一刀切”的特点,这种模式近年来给教育改革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困境。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改革的一个核心价值是放权,涉及大学的自主、课程的结构与实施、教材的选择、招考分离等多个方面。对放权的相对者来说,放权意味着增权,增权是否必然导致增能?短时间内还难以确定,尽管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这至少让政府部门少面临一些尴尬的问题,让教育领域具体问题的化解更有成效。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3-12-12 第7版 理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