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12
选择字号:
自主招生不可因噎废食
 
■本报记者 韩琨
 
眼下正是高三学生们研究心仪学校自主招生政策、积极准备的时期,而高校关于保送生资格认定的变化、分管招生的学校领导爆出贪腐案等新闻,自然而然地成为公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
 
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22所高校开始推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当年的规定是: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不超过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
 
整整10年过去,自主招生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目前,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数量已经近百,国内一流大学里凭借自主招生优惠得以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比例也已远远超过5%这一数字。
 
奥赛获奖者受青睐
 
相比往年,今年自主招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在于,由于保送生资格的新界定,不再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大量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自主招生。
 
据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介绍,保送生资格是通过参加五大学科竞赛以及各种有保送生资格的竞赛获取的,五大竞赛就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的竞赛,其他竞赛包括诸如全国课题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以往,参加这些竞赛的学生,只要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就可以具备保送资格。
 
“但是,2014级必须要获得国家级的一等奖,在全国有一个总决赛,一等奖就是这个总决赛的金牌,并且能够入选国家集训队,才可以具备保送资格。”于涵解释道,这意味着具有保送资格竞赛的同学们,从以往的全国7000人左右,在今年减少到了全国只有260人。
 
尽管奥赛生不再具有保送资格,但各高校的自主招生都向他们抛去了橄榄枝,包括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在内的自主招生政策都给予这些学科表现突出的学生更多的优惠。以清华为例,“新百年计划”中的领军计划和拔尖计划两项,都衔接了今年保送生制度的变化。
 
“以往这两项计划的降分优惠幅度都是最高60分,在清华当地录取线下调60分的幅度。今年最高的幅度可以达到当地的一批录取分数线,就可以被清华大学录取。”于涵说。五大竞赛中展现了学科创新潜质的考生,会由拔尖计划来进行承接进行选拔。因此,于涵表示,今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拔尖计划的面向对象和最终选拔认定的规模都会扩大。
 
选拔特长生的必然性
 
保送生资格和自主招生的这些政策令部分学生和家长不解:一方面是取消竞赛生的保送资格,另一方面是高校的自主招生又很“照顾”竞赛生,这两种情况看起来很矛盾。但在相关专家看来,这是好事,也完全可以理解。
 
“多了一道考核程序,当然是积极的。”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对于竞赛特长生转投自主招生的变化表示赞许。与原有的保送程序相比,这部分学生还需要参加报考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通过考核之后拿到的也只是降分录取的资格而非直接免试录取。在卢晓东看来,考核程序增加,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测评,对招生质量把好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学生的个性、兴趣来说,大学在招生中通过奥数来观察、评价学生的学科特长是很正常的。”他介绍道,不单我国高校如此,国外大学在综合评价一名申请者时,学生的学科竞赛表现也是考查指标之一。
 
在熊丙奇看来,学生自由发展自身的个性,大学招生中注重学生的个性,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但在我国变得不正常,令公众“不解”,却是一直以来奥数竞赛异化所导致的。面对总也治不好的奥赛热,熊丙奇认为,推进高校自主招生,让大学自主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选拔适合自己的学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是治理的根本途径。
 
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
 
当人们在评价自主招生政策与实践的种种变化与现象之时,最应当做的事情是经常回过头来审视高校自主招生的定位与目标。
 
作为高考的有效补充,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是要“积极探索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服务,社会有效监督的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教学厅〔2003〕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10年来,自主招生的政策和实践一直在调整和变化。但近期关于高校自主招生贪腐现象的新闻也甚嚣尘上,但在卢晓东看来,不能因为自主招生出现的某些问题、遭遇到质疑和批评而否定自主招生政策本身。
 
“自主招生确实在打破‘一考定终身’,帮助选拔有特长的学生,这是它重要的目标,制度设计本身是好的,也基本达到了初衷。”卢晓东表示,“面对问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自主招生赋予高校更大和更灵活的招生权力,从逻辑上来说就有可能出现权力寻租行为。卢晓东认为,这在政策最初制定之时就可以预见到。“无论在高等学校层面,还是中学层面,都有可能出问题。出现问题是正常的,这提醒我们在自主招生的流程中需要加强控制,同时在管制层面加强监督和权力的制约。”虽然具体问题仍在审查之中,卢晓东认为此事的重点在于相关事件暴露出当前高校治理结构的漏洞,需要加强研究并予以改善,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都应该加强。
 
除此之外,自主招生的问题不全然是自主招生本身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对本科生几乎为零的淘汰率,也是许多学生家长寻求不正当途径把孩子“硬塞”进好学校的原因之一 ——只要进来了,就能毕业。而国外高校在本科生一、二年级时的淘汰率在20%~40%左右。如果学生本身的素质距离学校要求差很多,即使进来了也会被淘汰。“如果国内高校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努力提升各大学教育质量,相信走后门的家长自然会少很多。”卢晓东说。
 
自主招生的革新是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如果只改变其中一个环节,而且这一环节还错漏百出,那么,出现问题是意料之中的。”熊丙奇表示,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升学考试制度改革,这些都说了很久,但很遗憾,仍然处在需要落实的状态下。
 
《中国科学报》 (2013-12-12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