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青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0-25
选择字号:
“上榜”还是要比“不上榜”好

 
■苏青
 
让我来评论科普类图书的月排行榜,实在是给我出难题。看看从今年3月到9月“排行榜”发布的共70种次图书,竟然无一种是我们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这委实让我这个当社长的很没面子。尽管前几月的点评者中,前有卞毓麟的“既要‘上榜’,又要‘靠谱’”的观点能让自己聊以自慰——我社科普图书尽管未“上榜”但总体还是“靠谱”的,后有王渝生前辈的“‘上榜’者未必‘上乘’”可以为自己找到一点开脱的理由,但是,做出版的都知道,“上榜”还是要比“不上榜”好。
 
通常,“上榜”意味着你出版的书买的人多,吸引读者的眼球快,挣的钱也就多。这当然是好事。没有“上榜”的书,你自我感觉再好,那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自然达不到应有的文化传承和广为传播的目的。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列为9月排行榜榜首,自然没有什么异议。但如果按本栏目“开栏语”所言宗旨——逐月向读者推荐近一年内国内正式出版、公开发行的中文简体版科普类好书,《昆虫记》近年来已被许许多多的出版社反复出版,已被各种各样的专家学者无数次推荐,再上排行榜,从“推荐”的角度来看意义就不那么大了。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田松所提出的“它们为什么连续上榜”的那些神秘的“它们”上。《很冷很冷的冷门知识》夏季上榜还能让人感到凉爽,冬季还上榜,就真的让人感到有点冷了。
 
当下出版界竞争激烈,为使图书在地面店和网店“码垛”、“上架”高调亮相,诸如出版社自己掏钱回购和低折扣倾销等各种所谓的“打榜”“营销”招数叠出,由此造成短时期“旺销”继而成功“上榜”的假象。我不知道,现在各种各样的“图书排行榜”里究竟有没有靠这种路数“上榜”的?
 
再者,我个人觉得,本排行榜“排行”的味道还是多了一些,“推介”的作用还是少了一些。其实,科普类好书近年来还真出版了不少,前面的点评者专家也推荐了不少未“上榜”的好书。这个排行榜如果每月都能把真正的“科普类好书”尽可能多地不重复推荐给读者,它的作用和意义那就更大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上榜”总比“不上榜”好。在此,向9月上榜图书的出版社同仁表示敬意。
 
按照本栏目的规矩,假公济私一回,我向读者推荐科普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两种科学文艺图书,也算是对科普类图书的一种补充。
 
(榜评嘉宾:科普出版社社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3-10-25 第14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这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