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思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0-25
选择字号:
章立凡:历史就是拼图
 
最近几年,个人史的书籍层出不穷,为何这类作品会蔚然成风?专家是如何看待的?作为读者,我们又该如何去阅读呢?
 
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有了更多元的传播机会,在这个大家都变身自媒体的时代,信息和传播的垄断已经不再可能。而且,人们也在这个时代享受着发言所带来的快乐,更乐于表达自己。所以也就有了今天这个很多事件亲历者写自己的历史这样一种局面。
 
在我看来,个人史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可能不涉及到对历史的宏观评价,不会像一般历史书籍那样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发表。
 
再者,很多人的个人经历都是相互重叠的,相互间可以参照和佐证,对宏观历史也有参考价值。个人史其实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某一个年代所发生的事。比如说,大饥荒这件事,就有很多亲历者自己出来讲诉自己是如何经历那个年代,如何挨饿的;也有晚辈在看了别人写的东西回去问自己的长辈,从而得知了当年的情况。这样,这段历史就传承了下来。
 
而且,当你发现你生活周围的某个人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某个记载之中,可能也会让你对这段历史有更为直观的感觉,增加它的可信度。
 
历史就是拼图,每个人的个人史都是拼图中的一小块。有越多的人将自己的那一小块写出来,那么整个历史的全貌就会越清晰,历史被还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在我们读这些个人史作品的时候,也应该抱有对历史的敬畏。(本报记者于思奇采访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3-10-25 第14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这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