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珊 郑千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0-25
选择字号:
杨维康的春夏秋冬

 
作为动物生态学家,他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与野生动物打交道,而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故事。
 
■本报见习记者 王珊 记者 郑千里
 
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绿意萌生,夏季绚丽夺目,秋天落英缤纷,冬季白雪苍茫。我们对季节的感知大致如此。
 
然而,总有一些人的四季让我们怦然心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生地所”)研究员杨维康正是其中一员。杨维康的研究方向是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与野生动物打交道,而每个季节都有他不同的故事。
 
春·忙
 
春天,万物在冰雪覆盖下悄然复苏,积聚能量等待迸发的瞬间。外出考察,春天不是好季节,车开到野外,很容易陷进去出不来。这时的杨维康,大多是待在研究所里。然而千万不要以为,不出野外他就可以无所事事地闲着。
 
杨维康将春季称为播种季。申报项目、修改文章、制定工作计划,杨维康照样忙得不可开交。
 
“必须把3月到12月的工作计划安排好,每个项目都要具体到负责人,每个人都要有项目做。”杨维康告诉记者,此后一年都是按照计划执行,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
 
赶上春节假期,既要做事情,又要陪父母陪孩子,这些杨维康都不能耽误。大年初四或初五去看父母,白天他一般陪着老人说话,工作是从晚上十点开始,一直到凌晨两三点,主要是写自然基金的本子。
 
2013年10月22日,名称为“环境胁迫下准噶尔荒漠野生有蹄类动物的行为调节、食物竞争与生境适宜性”的项目答辩成功,获得资助。
 
“假期一旦结束,就有新的事情要做。”杨维康说,春天本就是个忙碌的季节,有忙才有日后的收获。
 
夏·蹲
 
在杨维康的视野中,一群蒙古野驴在缓缓地吃草。突然,一头驴停止了吃草,跑到另外一头驴跟前开始咬它的肩胛。
 
“你猜,它是怎么了?”趴在望远镜后面的杨维康问旁边的学生,学生表示不清楚。
 
“我说它是痒了。”杨维康的话音还未落定,另外一头驴开始回咬停止吃草的那匹驴的肩胛。
 
“驴永远够不到自己的屁股和肩胛。”杨维康乐呵呵地向记者解释。
 
能猜中不是因为杨维康运气好,而在于他长期野外蹲点的经验。夏天是蹲点的好时候。一辆越野车,两顶帐篷,两桶汽油,还有五加仑水,当然还要带上干粮。这是一个星期的所有装备。
 
野生动物的活动是一早一晚。凌晨五点钟,杨维康等人就需要把望远镜架起来,趴在一旁屏气凝神等待动物们出现,不敢有大的动作,不然可能会惊扰了它们。这一趴就是五六个小时。
 
早晨的沙漠凉意很重,让人忍不住哆嗦。到了11点左右,热气开始升腾,望远镜里的景物开始模糊发飘。杨维康等人可以起来休息一下。简单的白水煮面和咸菜火腿肠又是一餐。
 
“12点到下午5点的时间特别难熬。”杨维康说,这时沙漠非常炎热,动物一般都不出来活动。
 
盛夏,若在新疆的沙漠行走,碰到一辆车,有几个人睡在车底,胸口以下暴露在太阳下,只是头颈躲藏在汽车底盘下的阴影中,全身上下都是土,那么他们很可能是杨维康一伙。
 
“这是一个两头熬的活。”杨维康说,晚上7点后,野生动物会再次出来活动,他们又有3个小时左右的观测时间。
 
秋·奔
 
夏天的工作是定点观测,秋天里,杨维康主要是在跑,驾着越野车,每天一两百公里的路程不在话下。
 
“要把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整个状况摸清楚,还要了解他们的分布点,为后期的定点研究作准备。”为做栖息地和集群分析,杨维康连续跑了三年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在哪里,哪里有水源,哪里可以扎营,他一清二楚。
 
“这是一项非常崇高的工作。”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杨维康充满了热爱。
 
所有的地点,要想在那里吃饭都不现实,但让杨维康欣慰的是最终找到了住宿点。住宿点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小驿站,守着一眼苦泉水,六七家小店,车来车往停下来吃个饭、歇个脚。
 
“那可真是‘黑店’啊。”杨维康告诉记者,店里从墙到床,再到枕巾都黑得一塌糊涂,因此睡觉时他把自己的睡袋打开,贴身盖上。
 
很多地方都没有人烟,在山区里,除了行路难,如何确定方向不迷路非常重要。一到陌生的地方杨维康就拼命记路,哪些标志,哪些特点,都一一记在脑子里,很多人都说他脑子里有个“活地图”。“环境逼着你不得不去记。”杨维康笑了笑。
 
冬·暖
 
冬天也要对动物做行为观察,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人要站上四五个小时很不容易,一般是几个人轮流替换观测。“冬天还好找点,在残留堆积的大雪中,很容易发现野生动物出没的痕迹。”
 
然而,大雪覆盖了路面,开车要极为小心。杨维康说,冬天就怕陷车,“遇到大雪,天快黑的时候,车子若是陷住就非常危险,还好最后都能化险为夷”。
 
“我们基本会轧着别人的车印子走,但凡雪太厚的地方一般就不去了。”虽然野外的日子很苦又不安全,但杨维康不觉得,既来之则安之。
 
“好久不来,咱们今晚吃兔子肉。”冬天也有温暖的时候。杨维康冒着大雪一到保护站,便不由得被保护区工作人员浓浓的热情感染。
 
兔子用来红烧。大家把几只兔子剥了皮,端一盆凉水泡上,拔掉血。切成大块的兔子肉倒进锅里,用短把铁锨炒,香气从锅里冒出,不到一小时兔子肉就端上了桌。十个人,五只兔子。从床底下拽出一箱酒,把酒言欢,呼啸的寒风被关在了门外。杨维康的心里更是热乎乎的。
 
《中国科学报》 (2013-10-25 第7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这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