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坚守海岛 遥测天际 |
——走进海南空间天气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 |
从海南省环岛高速公路西线某个偏僻出口出来,汽车沿着一条仅三米宽的窄道前行。小路隐藏在两侧两米多高的荒草中,仅有十多米展现在行人眼前。
在荒草间穿行十多分钟后,记者与中科院空间中心一行人来到海南空间天气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要不是似铁塔般高高耸立的探测仪器,从路上根本看不出这就是一个野外观测台站。
在这个距离最近的儋州市65公里、距离海口150多公里的台站里,分布有数十台大型地基观测仪器。
海南站位于我国野外监测台站的最南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多个部门都将监测仪器放置其中,而所有这些设备的运行维护都由站内3名中科院空间中心科研人员与招募的7名大学生负责。
所有科研人员工作、生活均在站内。由于几乎所有的设备都要全时段运行,为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行、获取精确的科学数据,观测站内需要全年都有科研人员值守。
在站内工作7年的小卢告诉记者,他的家就在台站附近两个小时的地方,可一年在家待不了几天。
由于离城市太远,买菜非常不方便,科研人员索性在站内开辟了一块田地,自给自足,茄子、苦瓜,各类青菜一应俱全。
在这个远离大城市的偏远台站内,晨起为蔬菜浇水、午间徜徉于海洋般的科学数据中、夕阳下在雷达天线间检修仪器、晚间切磋乒乓球技,所有这一切撑起了科研人员充实而有味的一天。
文/图 本报记者孙爱民
1.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题词

2.观测站一隅

3.夕阳下的甚高频雷达天线

4.科研人员在研究甚高频雷达数据

5.下班后的娱乐

6.维修设备

7.控制电离层数字测高仪
8.台站内的蔬菜均是自己种植
《中国科学报》 (2013-10-25 第4版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