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洁尉 王泽冰 黄爱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14
选择字号:
权威?没啥好怵的!
我国科学家推翻鼻咽癌治疗国际标准方案
 
■本报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王泽冰 黄爱成
 
“挑战权威往往比发现新东西更难。”
 
近日,对记者谈起不久前在国际期刊《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的鼻咽癌研究结果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马骏不由作此感慨。
 
历时6年,马骏和他的团队终于证实:国际通行的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方案PF辅助化疗不能使患者受益。而且,他们还发现了鼻咽癌预后标志分子,为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临床医生的困惑
 
鼻咽癌中晚期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源于1998年美国的治疗指南,即同期放化综合治疗时,辅以3个疗程的PF方案辅助化疗。
 
然而,这个号称可以提高31%生存率的方案,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其毒副作用引发胃肠道不适、咽膜炎甚至肾功能衰竭而威胁生命,导致40%以上的患者无法按计划完成治疗。同时,该方案治疗时间增加3个月、费用增加2000美元。
 
这就是该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的陈磊反复提及的“临床医生的困惑”。
 
但是,由于标准治疗方案的权威性及临床试验工程的浩大,国内外一直没有团队敢于挑战这一方案。
 
马骏课题组因此成为这一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把权威方案拉下马
 
这一契机来自于中山大学的“5010计划”,马骏的团队得到了该计划的全额资助,他们得以放开手脚、挑战权威。
 
作为国际最大宗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病人前瞻性的随机试验,课题组将508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同期放化疗加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即采用标准治疗方案;对照组则单纯使用同期放化疗。
 
经过近38个月的随访,课题组发现,两组病人在总生存率、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上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PF辅助化疗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反而产生毒副作用,增加治疗成本。也就是说,作为晚期鼻咽癌这一群体,并不能从辅助化疗中整体受益。
 
然而,挑战权威并非易事。在论文评审之初,这一结果便受到过质疑。
 
但是,马骏他们最终以科学可靠的数据折服了评委。该论文被确定为“必读类医学文献”,属于医学文献中少于2%的顶级文献。该研究也开始影响鼻咽癌临床治疗,欧洲医疗指南已决定不再采用PF辅助治疗。
 
通行14年的标准治疗方案终被推翻。
 
个体化治疗迈出第一步
 
有“破”还须有“立”。中晚期鼻咽癌的预后效果差、复发转移几率高等难题,仍困扰着每个成员。
 
马骏表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方面明显落后于肺癌等,主要原因在于无预后标志物。寻找标志分子,构建良好的预后模型迫在眉睫。
 
经过3年多对465例病理的研究分析,课题组发现了一种由5个miRNA构成的分子标签能很好地预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也就是说,如果患者被发现携带该标志物,则复发和转移的危险性较高。课题组根据该分子标志物与临床医学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预后评分模型。实验证明,它对患者危险性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现有的单纯TNM临床分期。
 
预后标志分子的发现,促使鼻咽癌治疗从循证医学模式向个体化治疗模式转变。这意味着,鼻咽癌治疗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性差异,筛选出复发转移几率高的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预期可将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提高10%以上,而检测费用只需800元。这是鼻咽癌个体化治疗迈出的“第一步”,为未来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马骏透露,相关靶向药物已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正在进行临床一期试验,目前情况乐观。
 
《中国科学报》 (2013-01-1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