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9-7 10:7:2
选择字号:
从《恍惚的人》想到老年社会
 
■金涛
 
从我所住的小区进城,虽然有几趟公交车,但每次乘车总是会遇上人满为患的情形。热情的乘务员对乘车的老年人很关心,帮助找座位,大声呼唤年轻人给老人让座。不过有时她也无可奈何地停止了努力,因为车上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家伙,你让谁发扬风格让出座位呢?
 
每当这时,我不由地猛然醒悟,不仅自己早已加入了老人行列,我们的社会似乎也快步进入老龄化时期了。
 
近日看了日本著名女作家有吉佐和子的《恍惚的人》,这本小说是1972年6月由东京新潮社出版的,197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译者是秀丰、渭惠),而且是以“内部发行”的方式出的,这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出版通则所决定的。中译本出版说明讲,《恍惚的人》是以日本老人晚年的生活遭遇为题材的作品,风行一时,并改编成电影上映,可见这个题材很受社会关注。
 
小说写的是很寻常的家庭琐事:一户普通的日本家庭,操持家务的昭子,丈夫是公司职员,儿子读中学,他们和公婆住在一个院子里,各立门户。一个下雪天,昭子从超市购物回家,在路上碰见神情恍惚、穿得很单薄的公公茂造,便把他叫回家。不料这时才发现,婆婆突然患脑溢血死去,而公公却以为老太婆睡着了。
 
故事由此开头,因婆婆去世,无法自理的公公只能由儿媳照料。小说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痴呆的老人孤独寂寞的心理和疾病折磨的苦楚,以及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糊涂,神思恍惚,离家出走的种种老年人的窘态。与此相互呼应,小说也客观地描写了日本的老人俱乐部和养老院的设施和管理状况。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着力刻画的女主人公昭子,是个心地善良、很贤慧的传统女性,对公公的照料可谓尽心尽力,从不嫌弃,正是如此,作家通过琐碎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将老年问题给家人带来的困扰和沉重心理压力,刻画得入木三分。小说最后以老人灯油耗尽结束了漫长一生而结束,但是社会进入老年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在掩卷之际愈加深深地萦绕在读者的心里。
 
现在回过头读这本40年前问世的日本小说,不由地联想到今天的中国。我的见闻有限,耳闻目睹身边老龄化的现状,恐怕比有吉佐和子小说里的情形严重得多。查有关资料,众口一词的结论是中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是联合国统一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这个地区就算是老龄化社会。中国老年人口现已超过 1.2亿人, 2015年预计达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说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一旦快速进入老龄化,势必也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为老年人提供了很多关怀措施,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娱乐以及老年医学研究也有明显进步,但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媒体时常报道的“空巢”现象,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的凄凉晚景,孤独老人的社会关怀和临终关怀,还有安乐死的合法性,这里也包含被疾病折磨、生不如死的老人能否选择结束生命的权利等医学伦理问题。
 
总之,当社会进入老龄化,老年学也应运而生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全社会的老年人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这可是需要认真落实的大事。
 
《中国科学报》 (2012-09-07 B2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