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www.quanjing.com
“课外书我是爱的,可是我就是无法把时间、精力集中到阅读上。”
“纸质阅读多少可以记住点内容,而手机、MP4阅读一礼拜后就记不住情节。但是,读电子书更有成就感。”
■本报记者 温才妃
明年就毕业了,某高校通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小王正忙着做简历找工作,填到“爱好”一栏,小王托着腮帮子想了半天,勉强地写上“阅读”。像他这样填写爱好的大学生还有很多,按照常理推断中国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很高,阅读量想必不低。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据一项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国大学生每周阅读课外书时间不足2小时,一学期仅看1~4本课外书。与之相比,哈佛医学院学生每3天读一本书,美国大学生每周平均600页阅读量。
“课外书我是爱的,可是我就是无法把时间、精力集中到阅读上。”小王道出心声。究竟,中国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出了什么问题?
课外书or专业书
“我看书,用一个字形容——‘快’。”苏州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周瑾描述,遇见感兴趣的小说,可以两三天什么都不做,一页页把书翻完。而对于只须多少了解的专业课相关图书,“半个小时就有烦躁感”,往往扫一眼标题就过去了。
自己感兴趣的书精读,应付作业的专业课书泛读的问题,不只发生在周瑾一人身上。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学生董硕每次从图书馆抱回一摞书,先拣着自己喜欢的推理小说、心理学图书阅读,留给专业课图书的时间仅是归还前的一两天。“老师推荐的专业课书一般不看,除非是自己感兴趣的。”
文科生热衷课外书阅读,不喜欢专业课书籍。理工科生又是怎样呢?
事实上,小王的确很想静下心来读一些课外书。可是,无论是余秋雨、迟子建,还是韩寒、郭敬明,他看10页纸需要花上半个多小时,而且往往看不到第11页,就把书放回书架。反倒是《电信科学》、《软件世界》等专业课相关的杂志,他能饶有兴致地翻上大半日。学文科的女友不只一次抱怨过他“傻头傻脑,没有情调”。
卢星凝是苏州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5人间的宿舍里,通常情况下只有2人看书。卢星凝为校报写稿、班级写总结时,路过的室友表示“看见文字就头大”,总是摇着头走开。“除了上网,室友把多数时间放在做实验上,即使去图书馆自习,也是抱着专业书在啃。”
穿越小说or经典原著
《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等穿越剧、戏说剧红遍大学校园,那么大学生是否关心背后真实的历史情况?
“一部分同学会去借历史类图书,但是所借绝大部分都是解读性图书,有的甚至是宫廷暗战等野史杂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生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索菲说。
记者了解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引入《倾世皇妃》首月,即被借阅了73次,成为冠军。上海交通大学某月图书借阅排行榜第一名是《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名是武侠小说《大唐双龙传》,第三名是网络小说《诛仙》。
不同于索菲和她身边的同学,卢星凝则认为“身边同学没人和穿越剧较真”,甚至有关于穿越剧是否歪曲了历史的争议,身边关注的人也不多。
据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所作的一项穿越剧网络调查显示,246份答卷中59%的调查人选择“看完穿越剧后没感觉,仅把它当一种娱乐方式。”
“穿越剧、戏说剧能否带来大学生学史热,还真不好说。”董硕叹了一口气,“即便带来了学史热,恐怕在很大成分上也是野史热。能静下心来看原著原典的人少之又少。”
《上海青年报》近日对沪近30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表明,约三成人没有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原著中的一本。
拿什么来吸引大学生拓展历史乃至人文社科的视野,仍然值得思考。
纸质书or电子书
据《上海青年报》的调查显示,近六成大学生每月的读书量在0~3本。 大学生真的不阅读了吗?也不尽然。
只不过,那种课桌下藏本小说的阅读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手机、MP4、电子书、平板电脑等的电子阅读时代。
第九次国民阅读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人群中,18~29周岁人群占54.9%。在这个年龄段里,大学生拥有相当比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朱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上课、临睡前,是大学生电子阅读最高发的两个时段。
如果课堂较“水”,老师又不加以约束,电子版网络小说、时尚杂志等“浅阅读”就会堂而皇之地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一边听课,一边阅读,只能选择休闲娱乐的‘书’,不然脑子记不过来。”周瑾如是说。
与之相比,临睡前的电子阅读不仅囊括了上述阅读内容,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化。小王虽然排斥视觉阅读,但是对有声小说情有独钟,《怒江之战》、《盗墓笔记》等书他全部是用“听”完成的。“听到精彩之处,有时会兴奋得难以入眠。”
“可是我还是爱看纸质书。”在索菲看来,纸质阅读多少可以记住点内容,而手机、MP4阅读一礼拜后就记不住情节。但是她也承认,阅读纸质书的速度较慢,电子书则较快,“读电子书更有成就感”。
功利or非功利
索菲环顾了一眼同学们的书架,除了满眼的教材,最多的是求职、考研、人际、心理等实用型书籍。事实上,她最近也借来人力资源资格考试相关书籍,以作备考之用。
功利化阅读,已成为一个连大学生自己也不予以否认的标签。
索菲告诉记者,中学的时候为了做读书笔记,她特意买来一个漂亮的笔记本,把自己喜欢的哲理性语言抄录其中。
周瑾回忆高中下课十分钟,一群同学围在一起讨论近期看过的书,交换彼此心得。
“我怀念这样读书。”索菲不无遗憾地说。
可如今,索菲想做读书笔记时,不是没笔没本,就是手机响起;周瑾想和同学讨论读书心得,但一张嘴迅速被时尚、求职等话题淹没。
学生宿舍里打游戏声、音乐声阵阵,真正读书的大学生反倒变成了“奇葩”。可奇葩还是有的。
朱明曾因为战争厌恶历史,可是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需要,他逼着自己爱上这门不喜欢的学科。他为记者举例,北京历史上有什么古人类,他会提前抄录,然后结合地图,寻找相关的书籍,最后制作成一张有文字说明的图。这种被他称作“点线面”阅读的方法,还用在阅读山海经、水经注等书籍。“真正钻进去了,才能体会到历史的真味。”
卢星凝也相信,真正的阅读可以使人静心,可以使人找回全身心投入的感觉。
《中国科学报》 (2012-06-06 B4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