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5-8 6:49:54
选择字号:
科技智慧助华丽环保逆势上扬
 
■李惠钰
 
国内生物塑料行业发展步履蹒跚,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丽环保”)却能在2011年实现4亿元的销售额。这种业绩在全球方兴未艾的生物塑料行业并不多见。
 
华丽环保为何能逆势上扬?近日,该公司首席科学家胡汉杰给出的答案是,科技融合创新。
 
成本,是摆在生物塑料企业眼前的最大难题。华丽环保的诀窍在于,攻克了生物质材料的塑化改性和熔融加工这一世界难题。
 
前不久,由华丽环保投资兴建的国内最大生物塑料研发基地在武汉正式开建,该基地建成后,年产能有望提升至10万吨。此外,华丽环保还获得渣打银行的青睐,获得渣打银行3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
 
现在,华丽环保的生物塑料产品已经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胡汉杰透露,未来一段时间,公司还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秸秆粉、谷糠、竹子粉等农业废弃物来生产更为丰富的生物塑料产品。
 
低成本的苦恼
 
由于深陷欧洲债务危机,一直积极发展环保材料的欧洲市场大幅萎缩,使得华丽环保在国外的订货量骤减,企业只能转战国内市场。
 
可当面对国内市场时,这一拥有顶级工艺的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却一度感到非常委屈。
 
“为什么呢?真的比不过假的,人家用回收的塑料加上点碳酸钙,就能做出跟我们一样的产品,价格也比我们的便宜,老百姓当然愿意买。”胡汉杰说,由于国家对生物塑料行业制品的监管不力,市场上仍然存在许多价格低廉的假冒伪劣产品,这让真正环保的生物塑料制品根本无法融入。
 
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新型材料难以进入已经固定的市场产业链。胡汉杰表示,由于现在大部分商家都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产品客户,各种关系网都已经织成,生物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很难进入这种固定的市场产业链。
 
“比如用来盛装药品或化妆品的塑料瓶,大部分企业都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货源,而面对生物塑料这种新型材料制品,许多企业都不愿意去尝试,因为他们不想打破原有的合作关系。”胡汉杰说。
 
胡汉杰表示,国内生物塑料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为了打开国内市场,就需要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来降低成本。
 
淀粉改性攻克成本难关
 
作为一家生物塑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丽环保力图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淀粉含量,降低成本,从而最终实现环保节能、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现在,华丽环保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淀粉改性技术。
 
据胡汉杰介绍,该技术成功、方便地将淀粉进行化学改性,实现了对淀粉的热塑化,很好地解决了淀粉与聚乙烯、聚丙烯、聚乳酸及脂肪族聚酯的相容性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将淀粉作为填充料,生产出的生物塑料淀粉含量较低,因为所使用的淀粉不能热塑。也有企业使用糊化淀粉来达到淀粉热塑的目的,但糊化淀粉实际上是将天然高分子淀粉变成了凝胶,难以再进行热塑加工。”胡汉杰说,唯有华丽环保的淀粉改性技术,真正能够实现淀粉的反复热塑共混加工。
 
通过技术的创新,华丽环保开发出了淀粉含量可达80%的热塑淀粉环境友好型材料(商品名为PSM),这种全降解材料制品被丢弃后,在堆肥环境中6个星期至半年就可以全部被降解。
 
目前,华丽环保已经建立了产能为4万吨/年的PSM塑料生产线,产品涉及购物袋等薄膜产品、食品包装用品、玩具、包装材料、发泡材料等多种日用塑料制品。
 
华丽环保生产的快餐盒、碗、一次性水杯等产品,其淀粉含量达到50%以上,价格也低廉。
 
沃尔玛超市、中石化加油站的便利店、武烟集团等陆续开始使用他们的产品,如今产品内销比例已经由原来的不足一成提高到现在的三到四成。
 
据胡汉杰透露,华丽环保还将进一步研发淀粉与棉短绒、竹粉、麻杆粉、棉杆粉、谷糠粉等农业废弃物的热塑技术,制成热塑共混塑料,成本也将相当低廉,预计将在两年内陆续投放市场。
 
呼吁科技智库“留意”民企
 
华丽环保公司华丽业绩的背后亦有着高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辛酸。
 
胡汉杰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对于像华丽环保这种高科技型民营企业来讲,技术创新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关键,但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技术力量仍十分薄弱,科研项目也很难得到国家的资助。
 
在退休之前,胡汉杰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工作,对于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过程非常了解。
 
按照国家的政策,只有高校、科研院所及国营企业才有资格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当他退休后带领华丽环保进行技术研发时,却无法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民营企业是很重要的创新发源地,他们对新技术非常敏感,而且敢想敢干,可没有国家的扶持,企业也只能有多少钱干多少事。”胡汉杰说。
 
对此,胡汉杰呼吁,国家要重视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民营企业的科研项目也应该得到国家的资金扶持。对于国家基础性研究产出的应用性成果,国家应出台政策深入支持技术开发、产业化开发,直到形成生产力,而不应当只重视文章的发表。
 
另外,为更好地解决企业技术力量缺乏的问题,胡汉杰还建议国家建立一定的中间渠道,让更多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大量退休的科技人才向企业转移,指导企业科技攻关。
 
《中国科学报》 (2012-05-08 B2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