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庆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5-8 6:49:54
选择字号:
天敌昆虫产业化盼本土突围

▲挂置捕食螨防治蓟马和红蜘蛛。

专业防治队田间释放赤眼蜂。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王庆
 
北京延庆县康庄镇农民王伏兰一家从事有机农产品生产已有几年时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她发现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的情况下,传统生物农药对某些害虫效果并不明显。
 
有点出乎她意料的是,北京市植保站推广的“天敌昆虫”使用技术竟然帮她解决了难题。
 
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并不是全新理念,国内外在该领域早就多有尝试,并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天敌昆虫产业。
 
我国在天敌昆虫科研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使得很多像王伏兰这样的农户从中受益。然而,尽管具有诸多独特优势,天敌昆虫的大规模产业化之路却并不平坦。
 
新型产业替代传统植保农药
 
“天敌昆虫繁育与应用是眼下我们最为关注的技术手段。”在一线工作多年的北京市植保站生物防治科科长郭喜红,在和《中国科学报》记者谈及生物防治的各种技术手段时如是强调。
 
所谓生物防治,是指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技术,包括以虫治虫,以拮抗微生物及代谢物治病、虫等。
 
生物防治属于环境友好的植保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的生产,天敌昆虫的运用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天敌昆虫具有很多优势。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徐学农对《中国科学报》表示,从安全性上,天敌昆虫对民众和生态环境无害,且长期使用无副作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研发成本相对较低,大约只有化学农药成本的1/10,一些品种在田间可定殖,长期使用成本会降低。
 
“天敌昆虫产业将替代传统植物保护农药,成为优化升级的新型产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邱德文亦对记者表示,随着农业生产的精品化、无公害化趋势日趋明显,加速天敌昆虫人工饲养规模化与商品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产业背后的隐忧
 
我国具有极其丰富的天敌昆虫资源,其中水稻害虫天敌1303种、小麦害虫天敌218种、大豆害虫天敌240种、蔬菜害虫天敌360种(北京地区)、草原害虫天敌428种。
 
记者获悉,我国产业化生产的天敌昆虫主要集中在寄生性天敌,如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以及捕食性天敌,如捕食螨等。
 
其中,赤眼蜂就是北京市的生物防治利器。
 
仅2011年,北京市植保站组织密云县植保站繁育赤眼蜂200亿只,应用于全市52.6万亩玉米害虫的防控。
 
其中,密云县在赤眼蜂繁育应用领域已坚持30多年,先后多次获得各类奖励,并接待亚非等多个国家代表团的考察学习。
 
然而密云县植保站这类榜样难掩我国天敌昆虫产业背后的隐忧。
 
目前国际上天敌昆虫扩繁、商品化的生产成就极其显著,颇受农产品生产者青睐。规模较大的天敌公司已发展到80 余家。
 
例如作为行业龙头的荷兰Koppert 公司,其天敌产品已应用于世界上80个国家与地区。
 
英国BCP 公司天敌产品年产量达到1.6亿只,覆盖农作物的总面积约500 公顷,营业额达到140万英镑。
 
而单是像BCP 公司这样专门生产害虫天敌的公司,英国就有十多家。
 
相比于国外,我国在天敌昆虫产业化应用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
 
邱德文表示,我国天敌昆虫能够商业化的品种不多,生产能力有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部分天敌昆虫大规模饲养难度较大,当农作物害虫大规模暴发时,天敌昆虫的产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徐学农认为,产业化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产能大小,从需求到生产再到用户,整个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会使整个生产链条断裂。
 
以需求这一环节为例。徐学农解释道,天敌昆虫作为活体不同于传统农药,难以大量长期储存,国外大型农场计划性强,会提前较长时间下订单,天敌公司就可以有计划地生产,而我国农户小而分散,天敌生产者难以提前对市场需求作出判断。
 
密云县植保站生防室主任张宁和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进平向记者强调,与欧美以大型农场为主的情况不同,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因素,我国大多是相对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这就造成天敌昆虫推广起来比较困难。
 
从天敌用户角度讲,国内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市场混乱,一些使用化学农药的假冒产品混入市场,也会间接挫伤农户使用天敌昆虫生产的积极性,毕竟使用化学农药的成本会低很多。
 
我国农民惯性的思维方式是制约天敌昆虫推广的因素之一。与农民习惯使用的化学农药相比,天敌发挥作用是个缓慢的过程,没有立竿见影的防治效果,农民很难接受。
 
天敌昆虫释放需要经常性地对害虫进行监测,并在害虫低密度时进行,对农民的操作技术亦有较高要求。
 
而农民缺乏相关知识,也过于依赖操作相对简单的化学防治,这也成为很多农民难以接受天敌防治害虫的原因之一。
 
以本土特色求产业突围
 
针对上述问题,业内人士所共同强调的是我国天敌昆虫产业的自我突围。
 
邱德文指出,我国农业病虫害天敌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边远省份如藏、疆、蒙、云等省区,具有丰富且独特的天敌昆虫资源。开展天敌资源调查及饲养技术的研究,丰富我国现有天敌资源库,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出,我国应建立并逐步完善天敌资源种质库,集中保存国内外优秀的生防天敌资源,建设优势天敌昆虫高效种群繁殖基地,促进种质资源在国内各研发机构间的顺畅交流。
 
徐学农表示,在天敌昆虫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天敌公司通常规模并不大,也没有一家公司生产所有天敌,多数公司可能只集中在某一类或某几类中的部分产品上。
 
在他看来,考虑到我国农业以小农户为主以及天敌昆虫自身的特点,天敌生产可采用“多点而小规模”生产,而不宜“少点大规模”生产。农庄式生产未尝不是解决之道。
 
例如,以村镇为单位,根据实际需求统一生产和使用某些当地种类的天敌昆虫。
 
据了解,目前已有企业和机构在尝试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和农田集中起来,以提高天敌昆虫的应用规模和效率。
 
郭喜红表示,目前一要注重引进吸收,加快本土天敌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二要建立并完善配套应用技术体系;三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政策,建立长效促进机制。
 
杜进平也希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改变扶持方式。
 
他认为,如果完全依靠市场竞争,现阶段由于天敌昆虫价格较高,肯定无法与化学农药抗衡。
 
“化学农药尽管比较便宜,但后续治理成本一点也不低。国外有研究显示,使用1公斤化学农药就需要10美元的后续治理费用。”杜进平说。
 
他建议,政府应将治理投入前移,对天敌昆虫的使用者或生产者给予适当补贴,这对天敌昆虫产业会起到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中国科学报》 (2012-05-08 B1 生物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