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在英国医学杂志网站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在养老院居住的65岁以上人群中,若服用某些治疗痴呆的抗精神药物,相对那些未服药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早在2005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曾发布相关警示,提醒在患有痴呆的年长人群中,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高死亡风险相关。但是究竟何种药物会导致何等级别的风险,这一问题仍悬而未决。到了2008年,上述警示范围扩展至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尽管有了上述警示,可是根据本次研究显示,由于痴呆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和相应干预的需要,抗精神病药物仍在治疗痴呆领域持续使用。
据悉,此项研究选取了2001~2005年居住在全美45个州养老院内的75445名65岁以上人群为样本,研究他们的死亡风险与个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的相关性。研究对象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阿立哌唑、氟哌啶醇、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和齐哌西酮。
在6个月的研究期内,共有6598名死于非肿瘤相关原因。研究显示,使用氟哌啶醇人群的死亡风险是使用利培酮的两倍,使用喹硫平则能降低死亡风险。研究还发现氟哌啶醇致死的相关效应在用药的最初40天内是最强的,且与使用剂量无关。统计全部死亡原因,49%为循环系统疾病,15%为呼吸系统疾病,10%为脑部疾病。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考虑到了以下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已有的可能增加死亡风险的躯体疾病情况、种族、受教育程度和所处地理位置、养老院的设施规模、入住率、特护病房的利用率、人员编制、所有权属、入住长者的特点和相关质量指标。
据此,研究者推论在受试人群中死亡风险与所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相关性。但是临床医师在评估对行为障碍治疗的最佳方案时,可能会质疑这一证据的可靠性。
牛津NHS(国民健康保险)基金信托的McCleery博士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在鉴别出非药物干预策略的关键点和有效性,同时找到最简便和最有效的药物使用策略。
(李羽壮/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12-02-28 B4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