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辛)记者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科学家在神经炎症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将有助于今后找到合适的药物靶点,有效延缓脑衰老乃至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据介绍,无论在自然衰老还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患者的大脑中,神经炎症反应均普遍存在,并促进免疫功能的失调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大脑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它们为什么会在中老年逐渐失调,其中的原因迄今不为人所知。
学术界一般认为,小胶质细胞在大脑炎症反应中发挥主导作用,而星形胶质细胞则起着辅助作用。但在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嘉伟的指导下,博士生邵炜、张淑贞等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多巴胺D2受体(Drd2)缺失的情况下也会主导炎症反应的发生,而D2受体及其配体多巴胺的水平在中老年人群中均呈现进行性下降。一般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的Drd2能够通过控制其下游的alphaB-晶状体蛋白(Cryab)的水平来抑制免疫反应。D2受体缺失可导致Cryab明显下调,小鼠脑内多个区域炎症反应显著增强,而在神经毒素MPTP所致的帕金森病小鼠动物模型中,D2受体的缺失加剧了胶质细胞的激活,使炎症反应更趋严重,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率上升。但选择性地提高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ryab水平或使用D2受体激动剂则部分缓解神经炎症反应。
周嘉伟表示,Drd2决定了星形胶质细胞作用的两面性——Drd2缺失可使星形胶质细胞从生理状态下神经元的支持细胞转化为对神经元不利的促炎症细胞。“而一直以来,Drd2被公认为主要参与多巴胺能神经传导,此项研究则揭示了Drd2的一个与传统认识迥然不同的新功能。”
该研究得到中科院、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
《中国科学报》 (2012-12-2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