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海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21
选择字号:
中澳科学基金的一点差异
 
■喻海良
 
来澳大利亚一年多了,不少朋友问起中、澳学术文化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似乎过于宽泛,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现在交通和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地球越来越小,似乎中、澳都一样,但仔细想想,两者又有所不同。
 
就以资助科研的机构来说,中、澳都有“基金委”,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对从事科研的申请者给予一定的资助。在基金资助的项目类型中,中、澳都有“青年基金”,但对于受青年基金资助人的定义又不一样。同样,中、澳都有“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但同样对受资助对象的要求和界定也不完全相同。
 
以本人对两种资助方式的了解看,中国的资助模式有一定道理,澳大利亚的资助模式也不错。下面是两种资助模式的共性和区别,供大家讨论。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对象以年龄为限,要求男性年龄低于38周岁,女性低于40周岁。对于这一项,要求是比较硬性的,不管你是20岁就获得博士学位,还是34岁才获得博士学位,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大家就都是符合条件的,但如果年龄超出这一限制,那么你的项目申请书可能连见到评审专家面的机会都没有。
 
同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对象的要求是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假如你是41岁获得的博士学位,而且你只在科研领域奋斗了5年,就作出十分突出的成绩,也无资格问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有个未经证实的传言是:一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说,两个申请者工作做得都不错,难以取舍。但某甲年纪尚轻,还有的是机会,不如给某乙吧,某乙已经45岁,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了。
 
由于国内各种基金申请过程中均是以年龄作为限定,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一些和体育、艺术界一样,申请者修改自己年龄,把自己的年龄“变小”的行为呢。有时候也觉得在国内读书科研不容易,为了早入幼儿园,家长千方百计把孩子的年龄“变大”,但为了延迟退休或者拥有各种资格,也有一些人又期望把自己的年龄“变小”。
 
澳大利亚有类似的青年基金资助(DECRA),难度应该和国内的优秀青年基金相当,由以前的APD(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博士后)发展而成,但又不是APD,该项目对每一个人获得博士学位5年内的学者开放,他们对于申请人没有年龄限制。只是要求该申请人在获得博士学位5年以内。即使一个人50岁了,如果他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已经46岁,就也是合法的申请人。反之,即使一个人只有30岁,如果他在24岁就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么他就没有资格申请该项基金。
 
澳大利亚的杰出青年基金资助(Future Fellow),也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但要求申请人获得博士学位5年至15年之间。如果一个人超级优秀,但只获得博士学位4年,那么对不起,即使他已经发布50篇高水平论文(如Nature、Science)论文也是没有资格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已经65岁了,如果他51岁才获得博士学位,他同样具备申请资格。
 
与此同时,对于这项基金,澳大利亚根据申请人的工资水平分为三档。即Salary 1, Salary2, Salary3。对于第一档,主要是针对已经获得教授职位的人;第二档主要是对已经获得副教授职位的人;第三档主要是对获得讲师和高级讲师的人。因此,可以保证每个阶段的优秀人员都有机会获得资助。
 
由于澳大利亚人把获得博士学位当做进入学术界的硬性条件,因此不存在没有博士学历的“教授”。同时,由于他们没有明确的年龄界限,仅仅依据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进行界定,因此,如果人在企业里面工作了10年,年近50,同样可以再读博士,再申请科研经费支持。
 
当然,中澳两种模式,孰优孰劣,本人无法评判。但是,如果一个超过65岁的人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你会不会感觉到好奇呢?
 
《中国科学报》 (2012-11-21 第3版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发现植物新种:成都卫矛 另一颗行星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证据
世界最快闪存在中国“破晓” 迄今最完整植物单细胞图谱问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