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彬)日前,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80余位联大老校友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纪念西南联大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联大培养人才的经验。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滇整8年间,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
在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校友会名誉会长杨振宁表示,西南联大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在中华民族的转型时期,西南联大和许多校友抓住了这一机会,做了大量扎实工作。今天,世界处在一个大的转型时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正如联大校歌中所唱,“中兴业,须人杰”,希望年轻人能继承联大精神,抓住时代机遇,创造更辉煌的“中兴业”。
南开大学教授白长虹代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校教师在大会上发言。他说,西南联大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也有助于当今的教育界人士回答一系列高等教育问题。
白长虹表示,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培养出灿烂若繁星的杰出人才,与教育思想的正确指引密不可分。如梅贻琦先生提出的“通识为本、专知为末”的理念,张伯苓先生“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定位,这些至今依然闪耀着熠熠光辉的育人之道,是我们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人的终身必修课。
《中国科学报》 (2012-11-07 B2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