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26
选择字号:
科研重要的是合作
图片来源:http://riqitupyzaqi.netau.net/degraff-department-of-taxation.php

 
■孙捷
 
每当看到马路边小吃店、做小买卖的(如烤红薯)等,我就联想起做科研。在中国目前,有许多实验室的运作模式和这些小作坊很相似,不妨称为小农式科研。
 
学术界不能也这样搞下去,否则会更惨。科研本身是个集体项目,好比踢足球,球星的个人能力再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俱乐部,照样不行。同行的关系不一定是冤家,而更重要的是合作。
 
在中国学术界,大量充斥的现象是,科研资源不能共享。同一个单位,可以建立好几个超净室、拥有多台相似的大型昂贵设备。我的机器不让你用,你的不让我用。同一个楼里,不同课题组搞的基本一样却互不往来。科研工作者同外单位人员的关系往往好于与本单位同事的。课题组之间互相保密信息,连学生之间也很少讨论。科研合作常常因为争论文章署名问题不欢而散,成果也很难转化。
 
科研不能这样搞。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种互相合作、信任、大生产式的机制。为什么我们中国科研人员很聪明、比西方人更努力,成果却不比他们强?经费不是主要因素,谁都知道现在国内科研投入增长很快。关键在管理,在理念。
 
一个学者,把你知道的知识、获得的经验、拥有的资源与同事分享,会对他们的工作促进很大。长此以往,别人也会愿意同你合作,把资源与你分享,你自己也会受益,共同署名的论文也会更多。同行之间是一种积极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而非互相拆台。久了,也会改善科研工作者的心态,提高过短的平均寿命,不至于在与“仇家”的斗争中辗转反侧。这个道理过于明显,不须我在此啰嗦。
 
真心希望我们的实验室不再像小农作坊。这种低效的科研可以休矣。中国人不是生来就好窝里斗的,合作与信任是可以在中国培育出来的。最近国家强调科研体制改革,有一项是增强企业的科研主体地位。我觉得这非常好,不仅可以增强产学研合作,而且因为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运作模式本身就是机器化大生产,或许可以带动改善我们的科研环境。总之我是有信心看到根本性改观的,韩国、日本能转变,我们一定也能。
 
(http://blog.sciencenet.cn/u/albertjefferson)
 
《中国科学报》 (2012-10-26 A3 博客@科学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